作者:刘义杰
“你是蒋医师不啦?”“哎对的。”近日,一段视频刷爆无锡宜兴人的朋友圈。一位老人询问相同问题足有17次,而医师每次都耐心回答。这名医师叫蒋益君,是当地人心中的好大夫。老人几年前患上间歇性健忘症,却一直记得蒋益君。(11月13日安徽卫视)
这年头,每个人都体会过去医院看病都不容易,医生对病人没有耐心也成为很多医患矛盾的重要导火索。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位叫作姜益君的医生真的是很难得,其耐心回答老人的画面也让人动容。
在新闻中,我们知道了,这位医生为这位老人看病已经多年,他是一个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换句话说,医生对老人的病情十分了解。于是,笔者禁不住想,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忙得正焦头烂额、还不认识他的医生,医生还会这么客气吗?
从现实来看,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不到位,以及人们就医理念的影响。人们看病就医择优不择廉,城市三级医院服务量增长明显,医务人员不堪重负,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每个医生都十分耐心解答病人都问题,似乎也是强人所难。但另一方面,医生的职业又注定了,他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更应该体谅到,病人在千万职业对立关系中,是最弱势的一种,这就注定了需要善待每一个患者。
最近有一部美剧很多,名字叫《我们这一天》。其中有一个剧情是,一个年轻的三胞胎父亲,突然面临妻子难产,其中一个孩子没有保住的痛苦,不知所措。七十多岁的大夫,主动安慰这位年轻的父亲,并分享了自己失去孩子的心路历程,告诉这位年轻的父亲一个道理:“你总会有办法,可以把一颗酸涩的柠檬,酿成一杯甜美的柠檬汁。”这一句话,让这位父亲倍感温暖,也成为这个家庭面对苦难时的指导。
在近日北京举行的“中国分级诊疗高峰论坛”上,,“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印发分级诊疗相关文件并启动分级诊疗工作,270个地级市及地级以上的城市作为试点启动了分级诊疗的试点,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以及相关改革的启动,告诉每一位医生,自己有理由相信,工作的压力在逐渐减轻。同时也提醒着每一位医生,是时候,回归自己的职业诉求,耐心地面对自己的病人,用心地为他们去解答疑惑。
对于医生这一群体来说,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那么就应该热爱这一职业。工作压力、待遇问题,并不能成为医生缺乏耐心,不认真对待这一职业的借口。
编辑:王小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