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旧文重发:华太师其人其事(二)

旧文重发:华太师其人其事(二)

2021-09-22 11:29:48

点击↑↑↑“草庵里”关注


点击右上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查看资料或关注
点击公众号菜单“捡漏”查看往期内容


心怀感激  暗自歌唱
在尘世喧嚣中
爱汉字  爱朋友
较真
单纯  偏执无志
邹炜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草庵里


不糊弄、不撒谎,有腔调、有品味
没有虚情假意、没有心灵鸡汤、没有养生秘笈、没有必看速看…
 

旧文重发

本文于2016年7月22日推送时,尚未获得原创标识,也不能留言。

特别重发,旧帖将删。



向天道不公宣战——华察怒建三公祠

三公祠位于荡口镇南,《无锡金匮县志》、《泰伯梅里志》等地方古籍都有记载。

明代土地兼并严重,地主残酷剥削,不法之徒匿田逃粮,阶级矛盾尖锐。当时无锡是常州府中财赋最大的一个县,而华察的家乡延祥乡(今荡口)又是全县财赋最大,粮赋问题严重混乱。苏淞监察御史孙慎、山东布政使司右参政翁大立、无锡县令王其勤奉旨清粮核查。

王其勤会同孙慎、翁大立在恩师华察的支持下,定下丈量方案及课税新制度:逐级按“鱼鳞册”统计丈量数;县令到现场抽查、复核,以防作弊……历经三个月,核出无粮田16万多亩、划去无田之粮7000多石。百姓齐声赞好,一些因租粮加重逃避在外的佃户陆续返回故土。

但是这一举措得罪了有权有势的地主。他们通过亲族中的高官,诬告华察贿赂地方官员,欺压百姓,。虽然“私造龙亭”并无证据,但还是落了个孙慎调离无锡,翁大立革职,王其勤调任南京户部主事的结局。清道光的《锡金志外》载:“前明知县王公讳其勤,与邑绅丈踏田亩,清出有粮无田有田无粮数千亩。其时,豪强积占,贿通大吏,百般陷害。幸而官绅一体为公,虚心察访,然亦经十余年之久,方能彻底澄清。享其利者数百载,至今尸祝(意为崇拜)。”

三位官员的遭遇,激怒了平素以“五不欺”自慰的华察。嘉靖三十六年,他怀着极大的愤慨,拨地建造了一座“三公生祠”,并以一篇《无锡县延祥乡首建三公生祠记》宣扬正义,抨击邪恶,向天道不公宣战。

之后三公祠多次重修。重修时留下了《重修三公生祠记》及一批诗词,其刻石如今镶嵌在祠内碑廊上,隐约可辨。

 

亦师亦友亦亲人——王世贞与华太师

太仓文豪、“后七子”文坛领袖王世贞与华察的相识源于嘉靖二十二年的应天府乡试。华察当时任翰林院侍读,是这次乡试的主考官,他“以文衡众”,选取了一批很有才学的举人,其中最年少者即是18岁的王世贞。后来王世贞有诗忆及此事:“忆昔岁在癸,我发初就弁。不以阿戎少,俾托阮公宴……”。

嘉靖三十一年,王世贞南下办案期间前往无锡拜谒恩师华察,由此促成了华察与王世贞的儿女亲家之约。华察共有三个儿子,个个“少有隽才”,其中小儿子华叔阳(字起龙,号元谷)当时尽管年仅五岁,却已能诵诗背文,很是讨人喜欢。华察问起王世贞的家事,听说其女儿恰好也是五岁,长得端庄可爱,于是不计辈份,愿与门生订立儿女婚约。离别之际,华察以《王元美见过有作和答》一首相赠:

相看容鬓改,太息别经时。

官拙焚鱼草,书沉归雁迟。

浮生黄绶误,幽意白云知。

为问山中月,清秋应可期。

又问王世贞:“元美,何以规我?”王世贞说:“日月盈亏天之道也。愿恩师减产树德。”华察道:“仁人之言也!”遂将自己一万多亩田产划出一半给贫困佃户,并且当场焚毁租田契约。

嘉靖三十五年,华察不做六十大寿,却提议在华氏家族中创设“役田”,自己带头捐出800亩,占全族所捐2400亩的三分之一。王世贞为此写下《延祥乡役田记》,详细叙述此事,盛赞华察善举。

嘉靖四十三年,时年约十七八岁的一对新人喜结连理,王世贞与华察正式成为儿女亲家。此后两家多有往来。嘉靖四十四年王世贞就曾过访并有《过华师学士作》的诗作记其事。不幸的是就在次年,王世贞的女儿因产后气血虚弱,调养失宜,竟不治而亡。两年后华叔阳考中进士,且为二甲第一名传胪。得到喜报,王世贞又到华府祝贺。

华叔阳进士及第后,官礼部主事,作为青年才俊本来应该有着美好前途,但他体质不好,很让老父与岳父担忧。万历二年,年事已高的华察病倒,华叔阳匆匆请假回家侍奉老父。眼看父亲病情越来越重,他竟忍痛割下自己身上的肉作药引子煎汤送到病榻前。此番孝举当然救不了他的父亲,华察最后还是不治身亡,享年78岁。其时王世贞正值升职,于赴任途中,无法亲临华府吊唁,但为华察撰写了祭文、墓碑以及像赞。

而他的女婿华叔阳,父亲离世使他悲痛欲绝,繁文缛节把他折腾得筋疲力尽,为父亲“割股疗伤”留下的创伤又溃烂不愈,痛痒难忍,更严重的是“有痞厄积在胸肋间,饮食鲜少,悴乎其颜”,虽四处求医也无法妙手回春。万历三年九月,华叔阳竟随一年前驾鹤西去的老父走上了黄泉路,年仅二十九岁。人生哀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王世贞饱含真情写下了《祭华起龙文》。此祭文先从华察对其子华叔阳寄予厚望写起,再言“先生殁而人不谓殁也,虽先生亦不自谓殁也。何也?以吾子在也。曾未几何,而吾子殁矣,乃始成先生殁矣。”继而想起先女婿而亡的女儿,不由得声泪俱下:“呜呼,吾不十年而哭吾女,今又哭子,人生于兹世何如也!”

呜呼痛哉!呜呼哀哉!恩师、爱女、贤婿的相继离去使得晚年王世贞的人生增添了几分痛楚,这在其文学作品中也有所反映。

 

大美无言——嘉遁园之四根柱子

华察在他的仕途生涯中,多次告假回乡。在他第一次由翰林学士归田时,在家乡筑“嘉遁园”以居,,安居隐世的心愿。园内共有二十处景观,华察一一为之题名赋诗。诗现其志,清劲爽朗——

忘言斋:

几年埋迹在丘樊,一室重关可避喧。

窗外云峰常满目,主人终日复何言?

避俗处:

新篁绕屋长千竿,白日阴阴六月寒。

幽径已无尘迹到,祗应高卧听琅玕。

面壁亭:

趺坐居然是达磨,孤亭突兀对岩阿。

山深昼静无人语,惟有丹崖挂薜萝。

……

花园建成后,华察与好友效兰亭盛会,时相往来、引觞赋诗。沧海桑田,如今嘉遁园只剩下四根石柱一字排开在荡口中学的校园,默默无言,以它们特有的表达方式呈现方正、稳重、挺直,一如它们的主人。

世间大美,可以是“十步一阁,琼宫阆苑,意出人间”,“侯门王府,叹壮丽不如”的华学士府(《锡山景物略》),也可以只是四根石柱……

相关链接:华太师其人其事(一)

↓↓↓ 点击 阅读原文 聆听 张抗抗《窗前的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