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亏本的兴化河蟹养殖模式何去何从
进入11月,不少塘口开始干塘,产量与规格逐渐浮出水面,今年来看6成人家处于亏本状态,面对如此大的养殖压力,我们兴化模式该何去何从。
5年前兴化大闸蟹以着规格大、质量好、投资小、早上市等优点而文明全国,现在放眼去看,规格似乎跟其他区域比不大,质量似乎也不比其他区域好到哪里去,投资是一年比一年高,最后高价却难以上市,这就是四不像,没有什么特色!这还是兴化特色的养殖模式吗?
1.历史回顾:今年的问题(杀蓝藻-缺氧导致的大批量河蟹死亡)
池塘水质恶化缺氧导致的青虾死亡
我们来看看7年前的外河水质
再来看看现在的河水(4月红水,7月绿水)
这些种种迹象表明河蟹是越来越难养了,交错污染,一家生蓝藻那是家家都会生,一家养的小,几乎家家养的小,这种大环境的剧烈变化,养殖只会难上加难。
2.我们来看看兴化养殖模式投入产出比
从这两张表格中很好看出,
放养密度大,投资大,养出规格小,产量并不是很高
放养密度小,投资小,养出规格大,产量并不是很低
不难看出大规格价格卖一斤抵小规格卖2.5斤,也就是大规格产100斤抵小规格产250斤
大家会担心:走低密度、大规格养殖模式,苗种成活率如何把握,万一成活率低怎么办?
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看待:
1、首先低密度养殖规格大点产量自然就高点,高密度规格小点,自然产量也会少点;
2、密度低是很难发病的,环境的改变是可以控制很多病害,水瘪子就像当年的“环爪病”并不是《敌百虫》把环爪病、抖抖病给治好的,而是那时候模式转变,从2-3千放苗量,改为5-6百放苗量,密度降低,水草搞好,螺丝投放,大环境的改变才是将此病治疗彻底的根本愿意;
3.现在的农户技术都很强,都可以把控苗种质量,再不行也有专业的测苗机构,不会像13年那样选择药水苗,导致只有10%-20%回捕率;
4.像今年后期发现多年未见的《环爪病》突然出现,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水环境又恶劣了,此病毒可以传播了,那么水瘪子也一样,治疗的根源是环境的改变!
葛店长寄语:今年兴化养殖水源污染十分严重,除了天气原因,水源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螃蟹的规格与产量,很多好塘口,只要打外河水也会变差,那么究其原因就是密度的加大后,投喂过量,水草难保,水质浑浊甚至生较多蓝藻,将这种富营养化水体放入外河,只要打水的塘口几乎都会被污染,用药量大,但效果一年不如一年,归根到底原因在高密度,草难保!低密度,8成人家水草能保的住,家家户户水质清爽,用药量少,投喂量少,又好管理,又能走大规格路线,这样的结果何乐而不为呢!
让我们齐心协力,回归低密度、投资少、大规格、早上市特色的兴化养殖模式,高密度、高产量、大规格、早上市只适合1%的养殖高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稳点比冒进养殖更适合大家!
面对市场形势的改变我们应该改变养殖模式
每年进入11月,兴化的蟹塘逐渐卖的差不多了,也是产量规格慢慢浮出水边的时候,大家一看便知赚钱与否
养出的小蟹卖不出价-换来的是头疼
1.我们首先看投资
以上成本为亩成本:可单纯点击放大观看:从投资来看
苗种放养1100只/亩的蟹农,亩投资在5050元,
苗种放养800只/亩的蟹农,亩投资在3930元
今年的投资并不像大家说的那样,4000出头就能打住,人工费,车辆运输、水电、水草大家几乎根本没有计入进去,老塘口这么多,新塘口就更多了
2.看看规格与利润
以上成本为亩利润:可单纯点击放大观看
养出大规格1斤依然可以卖出小规格3斤的价钱!
不难看出,今年亏本的占多数,但从这两张图我们看出了什么?低投入、大规格依然是我们兴化蟹农应该追求的方向
在2014年以前,兴化螃蟹规格大,成本低,质量好。美誉全国,14年家家养大蟹,大蟹不值钱,都拼命地放苗,把自己的品牌砸掉,这几年开始出现了很大部分人亏损现象,随着养殖密度的加大,蓝藻横行,水草难长,高温死蟹难管理,越来越严重,那么为何我们不走以往的道路呢?担心放得少水鳖子多?最后没产量,-不见得,苗种目前是可以把关的!密度稀了后,大环境好了,随之而来病因就减少了,无论用药,还是饲料,都会减少,人也舒服,没有这么多麻烦事做,改变模式,减少放养量这是农户节省成本、赚钱的唯一出路!
葛店长寄语:兴化养殖的模式:本身就是以大,质量好、投资少的名气而闻名世界,慢慢随着养殖信息化加快,学习苏南、学习安徽、最终搞得四不像,反而没有自己特色!也养不出以往规格!东施效颦,不见得会成功,坚持自己模式,走低成本、大规格、高质量、中产量这是葛店长建议大家的模式!
以上内容均来源于:无锡中顺“葛店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