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投票马上就要过百了,继续帮忙投票啊”
“请大家投XX号,我女儿参加比赛,谢谢了!”
……
翻开微信,不少人收到过这样的信息,甚至被多个类似的信息刷屏,有人调侃朋友圈继代购圈、微商圈、集赞圈后,又变成了拉票圈。在朋友圈里,许多家长纷纷化身“拉票族”,向亲戚朋友疯狂拉票。你有收到类似的人情攻势吗,你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无论是小区业主群,还是兴趣爱好群,更别说是妈妈群里,拉票的消息无孔不入的感觉。”在新区一家物联网公司 上班的刘女士经常收到“帮孩子投票”这种信息。刘女士的小孩2岁了,为了和妈妈们交流育儿经,她加了不少妈妈群,可是之后她发现群友们育儿经交流的不多, 倒是各类投票时常有。有家长的女儿要参加“最萌宝宝”、有家长的儿子要成为“未来之星”,有亲戚的孩子要参加“朗诵比赛”……妈妈群里出现拉票刘女士觉得 还情有可原,让她忍无可忍的是业主群、兴趣小组群也都被这样的拉票信息“攻占”。“正经事儿讨论时一句话不说,冷不丁就把投票信息发在群里,好像我们很熟 的样子。”刘女士说,尽管拉票信息她一般置之不理,但是她手机被刷屏也刷得很烦。
“我是不想理也得理。”在无锡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小张谈起“拉票”就大呼“心塞”。事情还得从前天说起,当时 小张在单位开会,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拿出手机一看是老家表姐的电话。“平时不怎么联系,今天打了这么多个电话,应该是有急事。”小张急忙从会议中请假出 来接了电话,接完电话小张有点郁闷了。表姐的这一番急电为的是给儿子楠楠的歌唱比赛拉票,电话里表姐着急地告诉小张,楠楠参加了一歌唱比赛,网络票选占总 成绩一半,如今已经是投票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楠楠的票数就差第一名60多票,可本地的亲戚、朋友该发动投票的全发动了,现在只好向外地“扩散”,希望表 妹小张赶紧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帮楠楠拉拉票。小张说,表姐之前在微信里就曾私信她要求她投票,她觉得这样的网络票选无意义,就默默地“躲”过去了,没想到还 是被表姐“逮住不放”,碍于情面,她也只好答应投票。
多数人迫于“人情压力”投票
近日,记者进行了线上、线下随机采访,50多名受访者都表示自己的朋友圈都出现过这样的拉票信息。“这样孩子 比赛的拉票,你投过票吗?你愿意投票吗?”面对这样的提问,出现了有意思的数据统计,有9成的人都表示帮别人投过,而对于“愿不愿意”,则只有2成的人表 示愿意,也就是说还有不少人迫于“人情压力”,“心不甘情不愿”地投了票。
【赞成方】举手之劳,能帮就帮
“举手之劳的事情,看见了就帮着投投吧。”40多岁的王蓉也接到不少亲戚朋友的“拉票”,她的态度是来者不 拒。“举手之劳”也是大多数受访者愿意支持的原因。刘杰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儿,“比赛的成功或许是对小孩一次很重要的鼓励,站在这个角度说,投票是烦了 点,但也投吧。”。
【反对方】比赛是比实力不是“拼爹”
投票过程过于繁琐,是很多人不愿意投票的原因。现在的投票流程多是先要求关注微信公众号,再回复关键字得到投 票链接,然后才能正式投票,有的甚至投完票还要截图。“为了帮别人投票,我加了近10个我自己不愿加的公众号。”网友“痕迹”说,因为投票而加的公众号每 天推送一些他并不需要的信息,让他不胜其烦,从此下决心再也不帮别人投票。
“一个演讲比赛,投票页面又没有相关视频,我怎么知道她讲得好不好。”小任说,“拉票”的可能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投票时对小孩的信息一无所知,也没有相关视频,无法在投票时进行实力的对比,这样的票数一点意义都没有。
还有一些反对方认为,比赛就应该好好地拼实力,让专业人士评比,这才是对孩子的能力和竞争的尊重,搞拉票战拼的是父母的人脉,这是变相的“拼爹”。
“拉票”者发红包减轻不安
市民刘先生的儿子今年10岁,学习钢琴已经有3年时间了,前段时间参加了某钢琴比赛,孩子特别投入,主办方为 了宣传的目的,设置了微信投票环节,成绩计入总成绩中。“也不想拉票,知道会让人烦,但是孩子如果不是因为实力而被刷下,岂不是更不甘。”刘先生说,无奈 之下,他们也只好到处拉票。
“我们也告诉孩子重在参与,但是感觉票太少也不好看。”杨女士坦言自己也为女儿拉票过,她说,虽没有争名次的想法,当看着别人都拉票得厉害,自己也只好拉票了。
如今,在朋友圈拉票成风后出现了新的“规矩”,很多拉票者知道这种行为会招致不满,在拉票前会先“发个红包”来表达歉意,减轻自己的不安,化解部分抵触。市民李先生说,他就曾经为了给女儿拉票,发出去了一千多元的红包,“有的家长大手笔,花好几千的都有”。
“拉票风”衍生出网络“刷票业”兴盛
“一个晚上涨了500多票,肯定是刷票刷出来的。”在比赛中,刷票也成了家长们敏感的话题。昨日,记者在淘宝 上以“刷票”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无法出现搜索信息。但是绕过淘宝官方的关键字屏蔽,还是发现了不少隐蔽的“刷票”商家,有的商家喊出了“赢在微信,只为你 拿冠军”的口号,有商家注明“人物评选,萌宝比赛必备”的字眼,不少商家的生意还很不错,都是上千的销量。
“刷票技术和时间控制得很好,不让人怀疑”、“我们宝宝刷出了第一名,满意”……在客户评价里有着如此的“好 评”。记者以家长的身份与一家公司客服取得了联系。对于记者的刷票要求,客服人员提出根据比赛操作要求来定价,当记者将一个演讲比赛投票链接发给对方后, 对方报出了“0.3元一个”的报价,并承诺,“都是真人手工投票,不会被主办方发现”。
疯狂“拉票”,对孩子的成长弊大于利
“一些比赛的成功,会对孩子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无锡理想心理工作室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钱圣洁认为,从孩子 的心理来说,有那么多人为其投票,会收获认同感。因为大家的支持投票而获得成功,让一些小孩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对参赛项目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付出更多的努 力,这样的“拉票”不失为一个正能量的激励。而“拉票”的确会影响公平,“但是社会本身就处处存在着不公平”,比赛的形式不重要,只要的是家长怎么通过比 赛给孩子正面引导。
“虽然这样的比赛对孩子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总体来说还是弊大于利。”江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君柏提出,朋友 圈里家长们的“疯狂拉票”,无论是从比赛的设置方、还是参与者来看,都体现了当今社会过于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心态,一些主办方甚至不是真正比赛,而 是利用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普遍心理来达到“吸粉”的目的,这样的比赛容易给参赛的孩子造成不用自身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错误认知。而且基于朋友圈的“拉 票”也是社会中“人情绑架”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