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超级计算机、中国芯、市场换技术、神威
最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日前公布。在上榜总数量方面,中国以167台首次成为世界第一,超过美国的165台,这也是美国首次跌落榜首的位置。
中国“神威·太湖之光”取代此前六连冠的“天河二号”,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峰值性能达到12.54亿亿次每秒,是全球首个突破10亿亿次每秒的超级计算机;持续性能达到9.3亿亿次每秒,接近“天河二号”的3倍。
这个速度是什么概念呢?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杨广文比喻说,“神威·太湖之光”一分钟的计算能力,相当于全球72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
更可贵的是,不同于“天河二号”的处理器由Intel提供,“神威·太湖之光”全部采用的是国产“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这是一款此前曝光度极低的“中国芯”。
1980年代之前,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中国曾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显著的成就。从1980年代开始,“以市场换技术”的观念替代了“自主研发”的志气。其目的是想通过“引导外资企业的技术转移,获取国外先进技术”,最终提高我国自主研发能力。
这一观念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汽车制造等工业领域极为盛行。联想就曾发生“技工贸”与“贸工技”的争论,最终倪光南出局,柳传志将联想带上“贸工技”的道路。汽车制造业更是如此,但合资三十年来,技术并未学到多少,大街上反而难以见到“纯种”的中国车了。
因核心处理器等关键部件与技术始终受制于人,1999年,31岁的邓中翰受邀归国,带领多名海归博士创办中星微,承担了“星光中国芯工程”,最终结束中国的“无芯时代”。10年之后,41岁的邓中翰成为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成立龙芯课题组,14年后,“龙芯”安装到了北斗导航卫星身上。
2003年,设在无锡的总参第五十六研究所也开始着手设计中国芯,这就是“申威”。创建于1951年的56所,在计算机、通信及机电一体化等领域荣获国家、军队科技成果奖3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5项。
申威专注于超级计算机领域,自2006年推出申威1以来,已先后有五款芯片问世,并基于Alpha自主扩展了指令集,自主研发了神威睿智编译器以及神威睿思操作系统。
总投资6亿元的“神威蓝光”,是第一台以国产微处理器为基础制造出的超级计算机,2012年9月投入使用。“神威蓝光”使用了8704片“申威1600”,并搭载神威睿思操作系统,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全部国产化。
落户于无锡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2015年12月完成整机系统性能测试,由40个运算机柜和8个网络机柜组成。整台“神威·太湖之光”共有40960块处理器。
超级计算机被称为“国之利器”,从高端材料到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再到深海探测、空间技术、汽车制造等领域,都离不开超级计算机的支撑。
,依托“神威·太湖之光”,科研团队首次实现了百万核规模的全球10公里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这一成果将全面提高我国应对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减灾防灾能力;上海药物所开展的药物筛选和疾病机理研究,短短2周就完成常规需要10个月的计算,大大加速了白血病、癌症、禽流感等方向的药物设计进度……
参考资料:
:揭秘全国产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铁流:美国禁售至强芯片后,中国超算经历了什么
铁流:相比龙芯,申威的“芯”路历程为什么平坦很多
往期案例推荐:
手握770亿现金的董明珠,为什么要造汽车
除了黄光裕,
成就商业精英事业与生活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