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你还有多少次去环游世界的机会?

你还有多少次去环游世界的机会?

2020-11-09 11:31:34

导读:


        环游世界是不是所有人的梦想我不知道,但每当意识到世界那么大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去看看。诗人说,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普通人说:我想去看看远方的田野,但,总是挣脱不出眼前的苟且。

        那么,你还有机会去看看远方的世界吗?






你还有多少次环游世界的机会?
选自《生活的点滴》



1872年,一位叫格福的绅士从伦敦出发,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横穿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到印度,绕过好望角,途径马六甲海峡抵达中国,从日本启程穿过太平洋到达美国,再穿过大西洋返回伦敦。在那个没有飞机的年代,用了整整80天。


如此壮观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有着一个不太文雅的起因:他和朋友打了一个赌局,到底能不能在80天内完成环游世界的任务。


法国作家凡尔纳,用一种虚幻的浪漫主义情怀为我们导演了这出学习世界地理人文的大戏:《八十天环游世界》。原来环游世界,也可以如此任性。虽然赌是不对的,但这种把环游世界当儿戏的态度,如果不是一个屌丝的意淫,那么绝对够格调。


好了,书归正题:到底你还有多少次环游世界的机会。我想先讲几个故事,就在身边发生着的故事。



13年,骑车至青岛。在八大关休息的时候,认识了一哥们。当时貌似在读大二,同是骑游,相谈甚欢。问我明年有什么骑行计划。不知道哎,骑到哪里算哪里吧!


那骑车去法国怎么样?


法国?不管是不是开玩笑,我还是立马留了联系方式。就算这是一个荒诞的梦想。至少, 也是一个敢做梦的人。后来偶有联系。一年后,我退去了当时和他去法国的热情,而他也并没有骑车去,而是留学到了法国。朋友圈开始多了一些他在欧洲游玩的照片。大学前便已经走遍了中国的他说:他要环游世界。


旅行,有很多方式;而终点,是整个世界。



15年元旦,一个人去了雪乡。作为一个东北的孩子,对于雪并没有太多的热情。不过还是想知道,一个叫雪乡的地方的雪,是什么样子。


后来发现,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在雪乡,认识了这么几个人:


团团。

团团是一个年轻小伙,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富二代小伙,反正他的旅行不需要钱。全世界各地,只要是他去的地方,总能做点小生意赚点旅费。比如在尼泊尔卖点披肩,比如在拉萨帮人经营了一家客栈,据说经营的相当不错。


小燕。

这是一个蛮极端的人,工作起来很拼命,可以不眠不休的那种。当然作为回报,工资也不低,每月几万块。极端的另一端,就是每到一个任务完成的节点,总是不管不顾的去全世界各地去撒欢。不管工作,不顾亲朋,不要老公。

对的,这姑娘已经结婚了。

我一直在想:这姑娘的老公不介意么?婆婆不会阻拦么?直到有一天,在她的朋友圈里看见了她和婆婆在异国他乡疯玩的合影,娘俩在开心的对笑。

明白了,什么叫手段!


大哥大姐。

大哥大姐是一对北京夫妻,带点弱弱的东北腔。也是在雪乡认识的,虽然偶尔联系,但并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当然,这个也并不重要。

大哥大姐有五十多岁,但看上去貌似也就三十出头,扑在雪堆里打滚拍照扔雪球的劲头比小伙子还足。总是在和我们显摆着爬雪山的时候都夸他们体力好。

大哥大姐和小燕是早就认识的,在东南亚徒步的时候。后来才知道,大哥大姐已经走遍了几十个国家。离开雪乡前,大哥大姐又开始撺掇小燕:明年是非洲还是南美?特别想去非洲拍角马大迁徙,那场面。。。说着说着便已裂开了嘴角,露出无限神往。


小白夫妻是我13年骑行到无锡的时候认识的。当时还不是夫妻。两人扯了一把大旗,遇到各地的骑友就索要签名。也是在中国的大西部用单车画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圈圈凯旋归来。当时他们说:他们的梦想就是一起去环游世界。


这之后,画风突然开始不对了。结婚、生子,晒娃狂魔,几个动作连贯潇洒。当时我心想,这得哪年能再去环游世界了?当时还没有去雪乡,也没有认识上面那对北京夫妻。只是,当小小白刚满周岁的时候,两个人的画风又开始转换:扔下了娃,直接跑东南亚high去了。那段时间,每天都能看到两个人骑着摩托车,带来的异域风情。


画风一转再转:因为太想念小小白,俩人扔了摩托车自己飞回来了。他们说,他们的梦想变了:等小小白再长大一点,三个人一起去看看外面这个多彩的世界。


我信。



长寿兄是我14年骑行海南的时候认识的。黑黑的,高高的,瘦瘦的。据说那是他第一次出来骑车。当时有些其他事情,中断了海南之行。然后,开始观看长寿兄在朋友圈里一次又一次惊艳的孤胆英雄之旅。


如果你每隔几天去看一次他的朋友圈,你就会感觉,这个人的骑行路线好诡异,移动轨迹飘忽。一会在海南面朝大海,一会在北极村仰观极光,一会在东南亚吃特甜的芒果,一会又跑到了斯里兰卡吹着南太平洋的海风。


有一次有一个地方电视台采访,提前骑行世界的初衷。他说,家族有遗传病,没一个男人活过四十。既然如何,何不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它那么大。


听上去有一点点悲伤的故事,可是没人悲伤。毕竟很多人会觉得,妈的这样壮阔的生活,一天至少可以当成两天过了吧?


一路上,很多人给过他资助。我没有采访过他,但我能感觉到,他接受这些人的资助,并不是他有多需要钱,而是能感觉到身后有人在。他的梦想,也成了那些所有他背后的人的梦想。他也同时在为那些正面临着生活的苟且的人去看看这个世界。




那么,生活究竟有多少的苟且,你还有多少机会去亲自看看这个世界呢?


上面的故事里,有富足的学生,有自立的单身青年,有年轻的夫妻,有带娃的夫妻,有接近暮年的夫妻,还有可能在为生命数着倒计时的人。但同样真实,同样的接地气,也都同样的都在看世界的路上,都在一点一点的实现着他们的愿望。


所以,如果你也有着环游世界的愿望,那么我想对你说:别着急,眼前的苟且总会过去,世界总是精彩着在那等你,他不管你是不是生了娃,也不管你是不是没有了青年时的力气。


所以,如果你也有着环游世界的愿望,那么我想对你说:有时候,把那些美好的神圣的愿望看的淡一些,看的接地气触手可及一些,就好像《八十天环游世界》的格福先生一样,不过是一个赌局而已,机会来了,说走就走呀。和去亲戚家串个门没什么区别。


所以,你还有多少次机会,我不知道,但一定不为零。



文字太多,来十张美图看看。









关于《生活的点滴》


        《生活的点滴》,应该说并不是我要写的一本书的名字。它更像是一个合集,收藏着我对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的思考。人性的善与恶,事物本质的探索。生活有时候很庞杂也很琐碎,但却又蕴含着太多事物运行的规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