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服务模式和服务体系变革的当下,公立医院应该如何进行管理创新,以推动医院改革和发展?来源:健康界 作者:吴庆敏
创新是医院发展的永恒主题,医院院长都应成为医院管理创新的引领者。不久前在无锡召开的“医院评价与管理创新高端研讨会”上,江苏省医院协会会长黄祖瑚认为,做管理创新研究应从十个方面着手。为何要做医院管理创新研究?黄祖瑚认为,与当前所处时代有很大关系。“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重大变革时期,对于医院而言,一方面是顺应医疗服务模式和医疗服务体系的改变,另一方面是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的任务。”因此,开展医院管理创新研究十分迫切,且任重道远。
那么,医院在变革时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医院哪些领域可以开展管理创新研究?黄祖瑚表示,可以从十个方面着手。
一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研究。在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分级诊疗制度是一项基础性、目标性制度,需要综合改革支撑。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也是这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中之重。”黄祖瑚说。简单来说,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主要分为两大领域,一是外部治理,二是内部管理。何为外部治理,就是将政府的职能进行整合,彻底改变目前的“九龙治水”局面。在内部管理上,则要调整医院内部的管理架构及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的问题。黄祖瑚举例,比如怎么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院长的职业化等问题。“这些是我们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医院文化建设研究。“如果医院是一棵树,那么文化就是它的根,”黄祖瑚比喻,“根深才能叶茂,如果文化基础不扎实,医院很难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医院真正的社会效益很难发挥出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医院乃至医护人员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这时更需要优秀的医院文化传承,文化建设更不容一丝马虎。三是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研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说到底是人才,现在很多医院都面临着高层次人才培养问题,还有就是住院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培养、医师多点执业等问题。黄祖瑚表示,医师多点执业是一种趋势,若要在中国落地,需要综合配套的改革,也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加以研究。
四是医疗质量安全研究。医疗质量安全是医院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医疗护理安全、风险管理、质量控制等研究,是医院管理者的头等大事。同时,黄祖瑚还认为,医疗质量安全这一生命线还需要一道保障线,也就是医院的后勤管理。“如果医院消防出了问题,电力出了问题,供水、供气出了问题,医疗安全谈何保障?所以医疗质量安全有着更多需要研究的地方。”五是医疗联合体和医疗集团研究。目前医联体和医疗集团比较活跃,且类型多样,有横向与纵向,还有松散型与紧密型。但哪种模式和类型的医联体、医疗集团最适合医院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最有利,值得思考。六是支付方式改革研究。黄祖瑚认为,将来的医疗支付方式改革一定是朝着DRGs的方向发展。作为医院管理者一定要有这样的远见,也需要提前做准备。现阶段,要从按病种、按床日付费等做起。最近国家卫计委发布了1010个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是要与付费相结合的。面对1010个临床路径,医院管理者应该做什么?如何控制费用?七是绩效考核与分配研究。目前各医院在这方面做法不一,但不管是哪种方式,未来考核方式的标准是什么?工作量、医疗质量、病种分类、技术难度、科研能力、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等要素势必是将来绩效考核的主要要素。“如果我们现在还做不到,那就要开展研究”。八是信息化建设研究。黄祖瑚坦言,从电子病历角度来看,医院水平参差不齐,不但满足不了临床需要,也满足不了将来的大数据应用。加强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系统研究势在必行。九是健康促进研究。国家提出“健康中国”目标,医院不仅要关注疾病的治疗,也要往预防方面延伸。还有,医院可以从慢病的防控切入,康复工作也要跟上。许多急性疾病都需要康复的早期介入,不但对病人康复有利,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医院如何融入医养结合,在医养结合中到底发挥怎样的作用等问题也需要密切关注,加强研究。
十是医院评价评审指标体系研究。如何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潮流和趋势,又贴近中国医院管理实际的医院评价评审指标体系,”为此,我们成立了医院管理评价研究专委会。今后要开展的工作还很多。“结合当前医院管理研究现状,黄祖瑚倡导多中心研究。他说,临床研究强调多中心,管理研究也要多中心。“这个多中心,我指的是不同层级的医院,同一层级的不同医院,围绕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黄祖瑚还提出了复合型研究。“医疗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与管理有关的机构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此外,还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国际上有很多关于现代医院管理的研究,黄祖瑚呼吁,医院管理者一定要有国际视野,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转载需授权
商务咨询:010—82736610—88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