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故事> 友人评论‖有了灵魂,散文就有了根\/楠

友人评论‖有了灵魂,散文就有了根\/楠

2020-11-15 07:33:35






有了灵魂,散文就有了根

--读郭文涟的散文随笔集《生命的随想》


 文学是需要灵魂的,我从郭文涟的散文里得到了知音一般的感动。作者说他信仰生命,是的,生命是值得信仰的。生活里的风,生活的雨,生活里的植物和动物……他是幸运的,由于他居住在遥远的新疆,那里有许多原生态的事物,保存了大自然的本色,可以珍藏热爱和信仰。

   

作家马丽华说,“灵魂像风”,其实,灵魂更像雨,在生活里无处不在,就看当事人的态度了。就看你是如何处理灵魂问题的?散文这个文体,有个好处,不适应虚构,因此可以更加本真地表达自己。郭文涟找到了表达自己的方式和载体,写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远逝的牧歌》,向读者刻画了伊犁风景里的文化。最近他又出版了《生命的随想》。这本散文集有一篇文化含量很高的散文《天堂的路》。天堂的路是怎样的路啊?作者提出了死亡并非抵达天堂的新概念,不招眼点在抵达天堂以后怎样生活?在这里,心灵的生活质量是重要的。他表述为“灵魂是一种很飘逸很美丽很高尚很有力量的很神秘的东西......而当你对灵魂有了这样的感觉的时候,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天堂之门,就为你打开了。”
   

追寻灵魂的存在,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不是每个人可以做到的。上帝降生一个具体的人,将这个人的天赋规定了,所以,一个人的心智是否真的抵达了天堂,不是一个人自己可以决定的,可以决定的是,至少遥望到了天堂之光,郭文涟就是这样的人。他以自己执着的人生态度看到了天堂的神圣之光,因此,有了《生命的无奈和悲哀》,有了《那一抹灿烂的笑》,有了《用智慧获取生命的快乐》,有了《荒原上的思绪》。而他的作品《写作使我的生命多了一个世界》正是这一心迹的自然流露和经验之谈。

   

动物需要活着,人也需要活着,问题在于世界上许多的人是伪活着。人总是受到“现实”的羁绊,因此,就会按照现实生活的塑造而活着,缺乏本真的风采。郭文涟意识到了这一点,坚定地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活着,活出了自我。他劝诫人们要《学会感恩》。为了后一代,他写了《给‘迷途青年’的一封信》。还有他的《生而无憾,死而无憾》就是他自己关于如何活着的心迹表达。
  

对于一个散文家来说,行,是重要的。笔者欣然看到了郭文涟不仅仅写自己所在的伊犁,也写了中国的其它地方。去苏州,写了《晚来风雨中忆想起“枫桥夜泊”》;去了无锡,写了《雾锁太湖》《夜游蠡湖》。还有一些性情文字,如感叹于作家浩然的去世,而写了《著名作家浩然走了》,如《一个雪花飘飘的夜晚》是对迟子建的散文的在场解读,如对于“走西口”历史的感悟,如对诗人谢耀德的诗歌的感悟,如对平凡女子幽兰的解读等……
 

 一个人写散文与国家民族有关系吗?一个人做这个事情,做那个事情,好似与国家和民族关系不大,其实关系甚大,国家和民族也是由普通的民众组成的。郭文涟是有这样的自觉性的。他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不傻,男人不爱》说的是男女的事情,却事关国家。一个国家能把男女的事情真正解决的好,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可惜,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无法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不能说郭文涟用一两篇散文解决了这个问题,至少通过真诚的叙述,为人们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参照。
   

存在决定意识,郭文涟应该感谢伊犁这个神奇的地方,感谢原野的茫茫,感谢雪山的神圣,感谢湖河的清澈……这些在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内地,是无法享受到的。郭文涟的这本散文集集中抒发了一个人的心灵史和风物历史,可以说,环境与心灵是一体的,是互动的,伊犁的美好孕育了郭文涟的散文创作。如他的《我的伊犁河》写出了伊犁河的无限之美。再如他的《阿尔斯郎》写出了哈萨克人的性格和文化渊源,“大山给了他们刚强的翅膀,草原给了他们辽阔的心胸,雪山给了他们圣洁的灵魂,河流给了他们音乐的琴声……”。
  

说到文本,感到郭文涟应该在叙述的精炼,在语言的灵动,在事物的文化内涵方面的挖掘做出新的努力。说到郭文涟的如今的创作,不能不说到伊犁,如今的伊犁,更加美好,而郭文涟的散文继续往前走路,期待他写出更新更美的散文。

 

 2011年2月4日于河北邯郸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在河北邯郸市政府部门工作,人生的使命感和业余情趣的结合,使他在业余时间喜欢写写散文和诗歌等。,邯郸市作协工作室主任的头衔。他下过乡,当过工人、教师、宣传干事、职教工作者、劳资员、下乡干部、业余编辑记者、公务员。丰富的生活阅历,成为他散文创作的源泉。自2000年以后,他的创作成就斐然,作品发表在《天涯》《中华散文》《散文家》《长城》《散文百家》《北方文学》《散文天地》《当代人》等媒体,达30万字。著有散文集《巷子里的阳光》和报告文学集《古城春色》等。

友人评论系列

作家宋吉壮


作家王舒


作家王飞‖在伊犁河畔的抒写

作家任丽瑛‖用灵魂写作的人

学者小余‖试解读散文诗的音乐美

诗人亚楠‖真情的倾诉——读《远逝的牧歌》

编辑李艳

郭文涟原创作品,欢迎转发

但请务必标注:转自“郭文涟”公众号:xjguowenlian
有事可发邮件至:gwlxjyl@126.com或QQ:112011797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