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小镇周末》时间,今天小编向大家推荐一篇来自大桥镇的一位老干部的来稿,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大桥镇这些年来的惊人变化。 ■
如今出门坐汽车
文丨任益民
回顾建国初期,国家一穷二白,老百姓在政治上能当家做主,有了说话的权利,但在生活上,仍很艰苦,:“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就坐汽车。”其实那时连条像样的路也没有,自行车也很少见,更谈不上坐汽车了,出门都是步行。记得1951年暑假期间,台北县(现大丰)征集师资,8月份一天的早上7点多钟,我就背着包往县城赶,太阳落山时才到,第二天参加考试,幸运被录用。后来,每逢暑期都要到县里集中学习,都是步行,我们几个同志一起边跑边谈,什么时间能坐上汽车多好,这在当时是个梦。
现在出门坐汽车早已成了眼前的现实,就我们大桥镇而言,不仅有了通往县城的公交,而且镇与村、村与村之间也开通了公交,老百姓出门乘上汽车想到哪儿就到哪儿。不少家庭还有了自备家用小轿车。人们长途旅行乘汽车,大桥这边往上海、南通、启东、无锡、盐城、东台都开通了直达班车,往大丰县城更是一天十多班,从这里乘车可到全国各地;走亲访友乘汽车,大桥境内有两辆农村公交电瓶汽车,每天在各村开行,有些老人乘车到大桥、潘丿集镇玩,购买各种物品,再乘车回家,很是方便;运销农产品用汽车,有的农民购买了农用汽车专门搞运输,把这里的农产品、西瓜、青椒、粮食、油料、生猪、鸡蛋等运往各大城市供给居民,再把城里的工业品运回销给农民;娶亲迎新更是用上了各种品牌的高档轿车。我家就住在226省道边,成天见到各种车辆川流不息。
有车就要有路,近几年来,为了车辆的通行、交通的方便,不仅县城与集镇之间的道路越修越宽,村与村、组与组之间也纷纷建起了水泥路。看着眼前的新生活,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是“这都靠党的领导好”。
(作者为大桥镇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