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故事> 健康 | 医生在外从不点的12道“吸油菜”!每一道都在喝油

健康 | 医生在外从不点的12道“吸油菜”!每一道都在喝油

2021-07-30 13:55:40
点击上方“公众号” 即可订阅


一项调查显示

在全球早逝人群中

近一半人的死因与油的摄入量过多有关

油摄入过多会导致多种慢性病

心血管专家在外从不点的12道家常菜

可以说个个是“吸油菜”

每吃一口都在喝油! 




媒体曾报道某医院“39位心血管专家为何集体吃素?”用他们的话说——“我们每天接触那么多心血管病人,长教训了!”其实他们吃素的真正原因是怕吃太多的油!


12种“吸油菜”千万别点!


烧茄子
 



茄子疏松多孔,十分“吃油”。制作烧茄子需要过油,茄子在油里就像一块海绵在吸水一样,一盘汁浓味美的烧茄子实际要吸油40克左右。这些油最后都会被吃到肚子里,十分不健康!



地三鲜
 


地三鲜这道菜主要食材是土豆、茄子、青椒。可这些食材都需要过油炸,这道菜听起来是一道“素菜”,但经过油炸后其含油量比一碗油滋滋的红烧肉还要多。 



干煸豆角
 



干煸豆角,其实也多半是油炸过的。油炸的干煸豆角不仅热量超标,还有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炸藕盒
 


藕的淀粉含量和土豆接近,加之外表裹着面糊,这样富含淀粉的食物经过高温油炸会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同时藕盒上吸附了大量油脂,过多食用对健康着实有害。



糖醋里脊
 



糖醋里脊外焦里嫩吃起来口感和味道都很棒。但经过油炸后的里脊肉也可谓是吸油大户。糖醋里脊外面还包裹了大量的糖,是个不折不扣的高糖、高油菜。



松鼠鱼
 



松鼠鱼和糖醋里脊一样酸酸甜甜,口感也是外焦里嫩。裹着淀粉油炸后,淀粉和鱼会吸收大量的油。所以并不是一道值得点的健康菜,不如把松鼠鱼换成清蒸鱼。



干锅菜
 


干锅娃娃菜、干锅千叶豆腐、干锅白菜,这些是我们最常点的几道干锅菜。但干锅菜想要达到“麻辣鲜香”的特色,大部分食材需要经过“过油”工序。此外,干锅菜一般都需要持续加热,最后大部分油脂都会被菜吸收。



水煮肉、水煮鱼
 



水煮鱼、水煮肉是我们最常点的2个“水煮菜”,但其实我们吃过的都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水煮菜,就是一道“油煮菜”。虽然水煮肉汤里,上面是油下面是水,但当夹起肉时上面的油会吸附在肉和菜上,十分不健康。



毛血旺
 



毛血旺可以说是一道重庆名菜,同时也是一道非常“吃油”的菜。所有菜几乎是用油来煮,可以说吃一口都是在喝油,一点都不夸张。



烤鸭



烤鸭也是一道非常油腻的菜,烤鸭在烤的过程中要不断刷油,同时鸭子本身就有一层很厚的脂肪层,切鸭子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皮与肉之间有一层厚厚白色脂肪。所以专家建议,吃烤鸭也要少吃这层白油,对心血管确实不健康。


土豆烧牛肉
 


薯类食物主要成分就是淀粉,淀粉本身就有吸油性,再加上烹调方法不当,经常用来做烧牛肉、炒土豆丝等菜品,更容易摄入不少油脂。为健康考虑,还是远离这些菜比较好。



锅包肉
 


锅包肉是一道东北风味菜,做法是把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等到金黄色再捞起,再下锅拌炒就可以了。光油锅至少就要进几遍,其高油的本质可想而知,所以为健康,还是少吃点为好。



每天该吃多少油?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

成年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限量为25克

但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每天摄入量达到44克

和吃盐一样,远远超过指标



如果摄入食用油过多,有的人会表现出肠胃不适,如腹泻或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长期食用油摄入过量,会导致脂肪肝及心脑血管疾病。


如何做到低油饮食?


减少在外就餐

减少食用含油脂较多的菜色


选择含油量少的材料



自己在家做饭时,要控制用油量

少用油炸、油煎、红烧、炖或卤

多用水煮、凉拌、清蒸

知道自己平时吃得多不健康了么?

赶紧控制起来!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

健康无锡公众号

HealthWuxi

健康无锡,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