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杨绛|“我们仨,再无生离和死别”
2021-09-24 10:07:27
杨绛,原名杨季康,是杨荫杭之女,祖籍江苏无锡,钱钟书之妻,生于北京市。擅长于翻译、文学著作、戏剧等。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杨绛的不争,与人,与世,与时间。经受不同程度的锻炼,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德行修养,在生活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杨绛先生百年风雨与磨砺,回首刹那一生没有苦于大千世界汲汲于名,一个世纪的光阴,沉淀在老人身上的,是安稳,是平静,是勘破人生后仍心中盈满善意的睿智。人寿几何,能炼成精金的顽铁又会有多少?少年自有孩子心性,青年儿女情长沉迷不已,中年贪于成家成名,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敢问谁不是这样?我辈凡夫俗子有几人能跳出社会套路世俗评判?先生身历百年,自言洗净一身污秽而归,勘破后的放下,把忍受变为享受。这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是一位无争的老人一生的哲学。时间于她,自有纵横古今的厚度,但也在这一刻,在她面前,戛然而止,她是一个时代。于每一位喜读钱老作品的人,杨绛先生功莫大焉。在那个混乱、杀伐、国土沦陷的年代,先生做过各种工作:大学教授、中学校长、高中英语老师,为阔小姐补过课,写过长长短短的作品,但以上,每一项都是暂时的。唯独有一件事是杨绛引以自豪的,她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终身不改!杨绛比钱钟书成名早,钟书在文化圈里被称为“杨绛的丈夫”,当钱钟书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也就是《围城》时,杨绛不仅赞成还很高兴,辞掉女佣节省开销,劈柴木刺扎进皮肉,一会儿又烫起了泡,握笔的手在生活的琐碎中伤痕累累。名门闺秀为了丈夫的念想放下了昔日的一切矜贵。“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实苦。但苦虽苦,也很有意思,钱钟书承认他婚姻美满,可见我的终身大事业很成功。”虽苦而有趣,婚姻美满,人生之幸莫大于此,足矣。绛的人生半径很大,跨越语种、民族和疆域。她的世界又很小,小到只有他们仨。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缅。一家三口,齐乐天伦。不论风雨阴晴,只要他们仨依偎在一起,就是一个家。1994年钱钟书病榻缠绵,不就女儿也病重入院,全是杨绛一人悉心照料。1997年,杨绛自誉“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次年钟书病终。“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当初的家,不过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不知道,一直还在寻觅。耄耋之年杨绛开始翻译《斐多篇》、03年出版《我们仨》、整理钱老遗稿出版《容安馆札记》、时隔四年又推出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这是她选择的人生,也是她赋予自己的责任,一个读书人一生都会保有读书人最基本的操守和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