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故事> 【悼念】“电影界公敌”周传基,丁酉年清明。

【悼念】“电影界公敌”周传基,丁酉年清明。

2021-09-25 16:38:47

“他走的很安详,无痛苦,是在睡梦中走的。”


资深电影人与教授 周传基先生

于美国时间今天凌晨驾鹤仙去

享年92岁

周传基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是中国资深电影人、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家学会会员。1950年,周传基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院外国文学系,获英国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周传基为美国旧金山大学讲授电影公共课,被誉为中国电影界的泰斗。周传基曾获北京电影学院第一届“金烛奖”,先后为无锡国际旅游电影节、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他的代表作品有学术著作《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电影时空结构中的声音》等。 



“我至少接触过50多个国家的电影学院的院长,有意了解他们的教学,这样做一方面是想改进我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要证明,我教的不是“一家之言”。后来我了解到,人家的电影学院是教学生怎样拍电影,而我们的电影学院是教学生怎样在电影里搞文学。"



除了眼界的开阔和专业的学术成就外,周传基的一生,还是敢于说真话的一生。在一次受访中,周传基被问道“您的学生里,张艺谋和陈凯歌是比较有成就的,您认为他们是电影大师吗?”他回答说:“我曾经说过一话,“As you are not a master, don’t try to be a master”,我这句话是泛指的,对任何学生,我都说这句话。大师不是装出来的,装出来的都不是大师,以大师自居的人也不是大师。你看他们最近拍的这几部影片,够大师水平么?我不过分责怪他们,首先,我认为他们不是电影学院培养出来的,是他们靠自己奋发图强,再加上碰上了一个千年不遇的时代,才有今天。道理很简单,如果是电影学院能培养出来的,那么为什么现在后继无人?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么?我不相信我们现在的培养方式能培养出人才来,没把他们毁掉就是万幸。” 




陈凯歌在其新片《猫妖传》的官微悼念已逝恩师周传基,赞扬“老师风度翩翩,讲一口流行的英语“,感念周老师在学校时对他影响很大。


他回忆周老师第一次让他译一篇关于电影《公民凯恩》的英文文章的情形,“我一个字一个字查字典才译出来,他帮我改了许久,笑着说:现在像个样子了。 ”周传基曾任职于北京电影学院,是陈凯歌和张艺谋的老师。他曾评价学生张艺谋“可能不适合当导演,做摄影师或许更合适”,而对陈凯歌的评价也十分犀利,“《霸王别姬》后,不看他的任何影片”。陈凯歌也坦言“先生在学院老师中算个异数。”


当年的陈凯歌和张艺谋

周传基认为是个人努力加时代成就了这两个人


对张艺谋,他这么评价“可能不适合当导演,做摄影师或许更合适”,评价陈凯歌“没有看过。自《霸王别姬》后,我绝对不再看他的影片。”


周传基还称“张艺谋和陈凯歌并不是电影学院培育出来的,而是自己发奋图强,又瞧好遇上了合适的时代”,他说:“我不相信我们现在的培养方式能培养出人才来,没把他们毁掉就是万幸”。




周传基老师热衷于电影教育,毕生经历都奉献于电影教育,耄耋之年的周老师仍坚持网络授课。周老师倾注毕生精力,拨乱反正,回归电影本质,强调视听语言本位,提出电影不是综合艺术,电影应与文学戏剧撇清关系,电影没有符号学等理念,深入人心。这些理念对几代电影人视听思维的培养,奠定了不可取代的地位。

周老师提倡的电影理念,正是电影本该有的样子,在他看来,其实是十分自然,大道至简的。一直以来,周老师都扮演那个唱反调的人,批评教育产业化和大班授课,他认为其 “完全无效”。




“到最后我才明白,只能一对一地教。有的学生一个作业要改20多遍。这么下来,一年我顶多能教十几个学生。”

“没有幻觉就没有电影!问问你们的老师此话怎说,看他懂不懂?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大陆中国电影电视教员不懂幻觉。我没说他们不懂电影电视。 在中国大陆,幻觉竟成了周传基一家之言。荒唐!”





周老师,走好!




本页编辑:上官文睿

文字校对:上官文睿

主题审核:上官文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