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故事> 花掉半年积蓄,飘洋过海去看你,我乐意!

花掉半年积蓄,飘洋过海去看你,我乐意!

2021-07-29 06:32:25

别样的樱花浪漫


春节过后,樱花们开始竞相开放,赏樱狂热横扫全国。有钱的,去日本北海道看,没时间的,武汉南京看看就好。再忙一点的,老家周边瞅瞅就好。朋友利用放假,来了一次中间游,也就是说,不远不近,无锡樱花游。


朋友圈的一张照片把我的赏樱欲望挑逗起来了,照片中的渔家帆船浮泛在薄雾蒙蒙的太湖之上,岸边绯红如云的樱花也纳入镜头中来。果真是诗情画意。当然了,美丽的樱花背景下,是各种剪刀手和嘟嘟嘴。我说怎么样,花好看吗?朋友说,花开得好是好,就是人太多了。


据说,樱花盛开季,日均人流量十万以上,已是国内知名赏樱地的新常态。武汉大学、南京的鸡鸣寺路、北京的玉渊潭、青岛的中山公园、无锡的鼋头渚这些热门赏樱地点都成一锅粥了,搅都搅不动。


有门户网站把赏樱作为头条轮番播报,咖啡店摆出了樱花图案的限定款杯子,蛋糕店推出了腌渍樱花点心……仿佛好像你没有去赏樱,你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我们的口号是:今天,你赏了吗?这股子强劲热浪,一浪盖过一浪,压过了中国传统名花牡丹、梅花、桃花、菊花、莲花过去两千年的风头。这样的风靡程度,恐怕再找不到第二种花卉可以比拟。什么富贵牡丹、傲娇梅花、灼灼桃花、悠然菊花、独卓莲花,统统靠边站,一边凉快去。至于油菜花,你OUT了。


什么时候,樱花有了这样倾倒众生的魔力,高度一致的全民热潮看起来挺可怕的。


放在古时,樱花是啥,没几个人懂得欣赏。从《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到《花镜》、《花经》,各色有关植物的古籍中往往只见对樱桃果实的描述,却少有描述樱花的篇章。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于梅花、桃花、牡丹的名种记录、诗词数以千计,而关于樱花的文字却是寥寥数笔。什么白居易的“红雪压枝柯”、“樱繁春日斜”和温庭筠的“春深染雪轻”等。实在写得一般般,闽南语叫青菜青菜。也就是说,樱花不在人们的视野里。梨花倒比较出名,一树梨花压海棠嘛。也就是说,这是一株过完新年吃到发胖的梨树。


什么原因?其实也简单,文化使然。樱花花期短暂,飘零易落,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伤感啦、悲春啦、红颜易逝啦,实在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里对长久、圆满的追求。你看那一夜风雨过后,一树樱花成一地花瓣,环卫工人看了最生气。


日本人看樱花眼光比较温柔,这也是文化使然。这种别样情致的审美源自武士道文化。在那龙争虎斗的时代,武士的命运常常决于一瞬。上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也许就挂了,如樱花般飘落。他们为主人厮杀前,有赏樱花的习惯,这不妨可以看作是他们对生与死的理解,是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书上是这么写的,但有个问题,他们决斗全部安排在樱花浪漫季吗?否则的话,只能看看樱树和樱桃小丸子了吧。


光阴似箭,时移世易。现代人赏樱哪有空感叹这些,思考那些,他们更注重的是视觉上的快感。称着几树樱花背景,来,笑一个,茄子。自拍杆,能再举高一点吗。


说实话,前几年咱也赶时髦,到处找油菜花看。老爸最瞧不上了,说,看什么油菜花啊,想当年,,哪哪都是啊,随手一拍还不都比什么江西婺源美丽啊。你们瞎折腾,凑热闹,浪费汽油,污染环境。


想想也是,我们四处流窜,名曰赏花,实际上在赏什么呢?自古以来,花卉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都占有相当面积的一席之地。古人相信花木若才子佳人,有性格、有德行、有才能。然而传统文化早已开始重新洗牌,关于花木的这部分也跑不掉。


人们种花、买花、赏花时,但凡形象够入眼,姿色够养眼,摆在家中,得以放松就好。至于它们精神、气度、品格之类的象征意义,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我们赏花也许不过是感觉自己在体验异国风情罢了吧。赏花之余,我们也许多少都抱有对另一种文明的好奇吧。或者难道我们在表明自己生活不错,情趣滋长,找点乐子,猎点新奇?


比方浓郁的郁金香让人想到荷兰的明丽风光,成片的薰衣草让人想到法国的乡村闲适,浪漫的樱花让人想到日本的富士山色,路边的野花让人想到那首著名的歌——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不采白不采啊不采白不采。


这种自然而然的联想使人愉悦,催人奋进,让人们拼命干活,努力赚钱,以便远赴世界各地赏花看月。我们才不在乎,下一轮时尚花卉,谁能夺冠这样的问题。因为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今日的赏樱盛景,什么时候发生逆转,什么时候沉寂无声?好像并不是那么重要。


因为不管怎样,只要把对生活的热情保持住,无论下一界谁当花中主角,我都愿意想方设法、花掉半年积蓄、飘洋过海地去看你。说不定那里,有别样的樱花浪漫。


油和米,You and me,欢迎你!

联系邮箱:179102006@qq.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