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故事> 【人物纪】样式雷 文\/安卡诺

【人物纪】样式雷 文\/安卡诺

2021-08-06 14:41:00
1

朋友,你听说过圆明园吗?


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清代大型皇家宫苑,即使如今因一把火而变成了废墟,也丝毫不曾撼动它在园林艺术上的历史地位。


朋友,那你知道,圆明园是谁修建的吗?


也许你对这种问题嗤之以鼻:“圆明园嘛,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那自然就是康熙修建的啦,不然还有谁?”


但,我想告诉你,康熙是皇帝,皇帝怎么可能亲自去修建一座圆明园?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随我一道,走进今天这个前后历经七代,用两百年多的时间,专门为皇帝打造皇室建筑的家族——样式雷。






2

“金瓦金銮殿,皇上看不见;一朝出了武门口,一个名字两只手。”这是《康熙微服私仿记》片尾曲中的一句歌词,90后大多耳熟能详。


金銮宝殿,它也叫太和殿,是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参与修建的皇家工程。


1683年,一个64岁的老人,雷发达,应募来到北京,参与了皇宫的修建宫城,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合称为故宫三大殿。


虽然清朝沿用了明代的宫殿,但作为一个新的朝代,也不可能完全照旧使用。


雷发达深谙帝王之心,但同时也尊重前人的建筑成果。于是,在不破坏皇宫原有的中轴线对称的设计基础上,加入了他自己的设计理念:只求大体对称,不求细致入微。整个格局不仅显得灵活多变,更体现了“居中为尊”的思想。


这样的设计令当时的执政者康熙皇帝很是满意,随后,雷发达便被封为“工部营造所长班”。这个地位,相当于如今的国家建筑部门的总建筑师。


3

中国人有一句俗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如果说第一代样式雷为雷家后世打开了一扇新大门,那第二代样式雷无疑走进了这扇门,并发现了门背后更为瑰丽的天地。


雷金玉是雷发达的长子,不仅子承父业,还多了一个在当时备受显赫的身份,内务府的包衣旗,也就是皇帝的家奴。


他的成名,是参与修建了畅春园,这是康熙皇帝修建的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皇家园林,不仅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设计水平,也代表了当时最过硬的建筑质量。


但在修建畅春园的过程中,却冷不防的发生了一则小插曲:畅春园正殿上梁出现了瑕疵。在其他人束手无策急得满团转的时候,是雷金玉站了出来,亲自上梁,向康熙证明这座工程的完美性。


圣心大悦,“赏七品官衔,食七品俸禄。”从此,雷家名声大震。


4

如果只有畅春园一处功劳,恐怕样式雷也不过传至这里。但雷金玉还有一件值得载入史册的成果,那便是开篇提到的圆明园。


虽然圆明园修建于康熙时期,但到雍正扩建之时方为鼎盛。而年过六十的雷金玉,就是圆明园楠木作样式房掌案,也就是圆明园总设计师。


样式房的职责,类似于现代的建筑事务所,主要的职务是设计。但其重要工作内容包括制作建筑设计图即“画样”、建筑模型即“烫样”以及设计说明即“工程做法”,钦准后支取工料银两,招商承修。


凭借着过硬的设计水平与建筑能力,雷金玉在圆明园扩建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此,中国皇家建筑界迎来了历经两百年而不衰的样式雷时代。


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个兢兢业业的皇帝,能得到他赏识认可的人才并不多,但雷金玉却是其中之一。他活了70岁,辞世在后,雍正皇帝亲自下至,由国家拨银送他回江宁安葬,这是当时对建筑师最高也是最被肯定的待遇。


中国古建筑学家朱启钤对此评论道:“样式房一业,终清之事,最有声于匠家亦自金玉始。”


5

历史的车轮来到第四代样式雷,此时正值乾隆盛世年间,国力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为了给母后庆祝六十大寿,乾隆启动清漪园工程,相继修了智慧海、长廊以及模仿无锡寄畅园的惠山园。此外又按照方丈、蓬莱、瀛洲的神话传说,在昆明湖上建起了三座仙山。公元1755年,再建石舫。


清漪园,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颐和园。


而在上述的所有工程里,第四代样式雷雷氏三兄弟,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制作了大量图纸,并亲自采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

刚愎自用的乾隆,曾经六下江南,酷爱江南风格的建筑。因此,他曾经在清漪园的设计中,计划修建一座九层宝塔。


但风水先生提出风水论,认为北京的西北方向不宜建塔。于是,乾隆就下令已经建到第八层的宝塔全部拆毁。


空出来的地方怎么办?乾隆把这个难题扔给了雷氏三兄弟。


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三兄弟将思考的方向瞄向了黄鹤楼,并依照黄鹤楼设计出了一座八方阁的建筑物,这就是今天游客络绎不绝的佛香阁。


6

后代的样式雷们并没有辱没先辈们的名声,他们还为皇家修建了最重要的工程:帝陵。嘉庆皇帝的“昌陵”,就是样式雷的第一个陵寝杰作。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很快,历史翻开了最灰暗的一页。咸丰十年,即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把火,烧掉了最代表清朝盛世的三山五园。


圆明园没有了,样式房也停工了。


第五代样式雷雷景修干了一件大事,他将图纸和烫样迅速转移到自己家中,这些汇集了先辈们无数智慧的成果,最终躲过了这场灭绝人道的大火,得以在历史的硝烟里保存下来。


在若干年的时间里,没有人能够解答,中国古代为什么出现了一座又一座的建筑奇迹,甚至不乏有专家认为,这些建筑只是工匠们的灵感与经验的成果,不需要设计图,更不需要施工图。


而样式雷,用实实在在的证据,推翻了这种伪学说,证明了中国古代的建筑水平,就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水准。


2007年,样式雷建筑图档经过评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与《本草纲目》同年入选,比《黄帝内经》早三年入选。


7

北京是文化古都,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瑰宝。


很少有人不知道,北京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


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样式雷,这样一个建筑设计世家。占据了中国1/5世界遗产的建筑设计,都出自雷家人之手。


也不外乎会有这样一句俗语: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初槿小栈审核群:114757220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