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故事> 期末考试前,最忌讳对孩子说这4句话!现在看到还不晚

期末考试前,最忌讳对孩子说这4句话!现在看到还不晚

2020-11-13 07:59:11



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孩子学习也越来越紧张了。不仅是孩子,家长心里也是着急得不行。


提醒各位家长,如果这段时期,孩子在学习方面稍微有点问题,家长千万要沉住气,有些话,千万不要说出口。


1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


在陪孩子做作业,或是在给孩子检查作业的过程中,如果看到孩子犯了一些低级的错误,家长的心里会无比得焦躁、着急,甚至会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


家长也许是无心之失,可孩子还小,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区分父母话语的真假,而往往从字面意思理解大人的话。这句话在他们看来,就是爸爸妈妈在否定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在临近期末考试的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压力是很大的,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父母这种负面的评价不仅不会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甚至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2

你看谁谁谁,每次都考个好成绩,再看看你!


都说在中国的孩子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家长喜欢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给孩子一个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以此激励他们的成长。


其实,家长都没有想到,这样的比较和言语刺激不仅难以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而且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会让孩子“敌视”优秀生,更加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让孩子在学习中倍感压力,很容易气馁从而厌恶学习,结果使教育进入“恶性循环”。




所以,家长与其处处拿孩子与别人家的比,不如让孩子和自己比。珍惜孩子一点点的进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感觉自己是有无限希望的。那时,他才会努力去争取大一点的进步和成绩,真正建立起自尊和自信,才能在考试中如鱼得水。


3

考好了,给你奖励;考不好,就惩罚你


很多家长习惯用奖惩制度对待孩子的学习表现,孩子考好了,奖励孩子一个iPAD,带孩子去游乐场;考不好,就不许孩子看电视玩游戏。这种奖惩制度是简单的,短期内的效果也是有效的,不需要什么亲子互动,似乎为家长们提供了一种解脱方式。

 

但是,家长们没有意识到,奖惩制度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并使他们感到焦虑。当学习的动力不再是内在的兴趣,而变成外在的奖励时,他们就不再会主动去追求知识,而是只想获得奖励。要知道,在漫长的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物质奖励是非常脆弱的,内心自发的动机才是最持久有效的动力


当孩子因为没有达成某一学习目标而受到惩罚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更有压力,会因为害怕惩罚而焦虑恐惧,甚至会厌学,效果就会与父母的预期背道而驰。


当孩子得到家长的真心认可时,会做得更好。




4

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其他的不用管!


为了给孩子腾出更多的时间准备期末复习,很多爸爸妈妈恨不得孩子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用管,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


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就片面了,就阻碍了孩子真正学习能力的发展。孩子的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孩子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回到家里,孩子需要丰富的家庭生活,需要有回到家里的感觉。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只管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管,孩子会慢慢地习惯这种家庭模式,即使妈妈下班回家做家务累得腰酸背痛,孩子也已经学会了无动于衷,视而不见。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难管,不懂得体恤父母。




所以,请不要把孩子学习的范围限制在课业上,也要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如果只关注孩子功课的学习,不仅会加重孩子疲劳厌学的情绪,更会让孩子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转自无锡教育)





盐城市亭湖区教育局官方微信

(微信ID:ycthjy)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亭湖教育在线!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