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有一位画家先生,虽没天天给桌子椅子洗澡,却给院里的一棵树天天洗澡,他爱干净得差点要了自己的命,他被称为中国古代洁癖第一人;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 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他就是元四家之一倪瓒。
清代徐璋绘《倪瓒像》
倪瓒(1301-1374),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
倪瓒的洁癖,比你身边的处女座可怕一百倍!
赵元 1352年 倪瓒写照
倪瓒出生时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家中藏品要光典籍经史就就一千多卷,画作从三国到元代都有。倪瓒不喜欢在他自己的盖章什么的,因为觉得不干净,影响美感。
倪瓒虽然之后家道中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依然还是能雇得起书童的,可怜的他的两个书童,每天不仅要把他的笔墨纸砚擦N遍,还要扫地N次,来了客人,还要擦客人坐过的地方N次……
生活上的洁癖不仅能逼死人,还能逼死树。倪瓒书房门口有两棵梧桐树,倪瓒让人天天擦,从树叶到树干,每天都要擦,还要擦干净,树受不了了,最后选择死亡……
倪 瓒爱干净也经常用洁癖折磨自己,书画圈网小编查阅资料发现,倪瓒有一次被抓进了大牢,见狱卒给他送饭,就要求狱卒把装饭的案子举过眉眼。狱卒就笑了,说你 想搞G啊,还想让我举案齐眉?其实画家是怕狱卒的唾沫掉到饭碗里。狱卒不知怎么知道了,当然火大,要把画家用铁链子栓到厕所旁边去吃饭。幸得众人说情,画 家才躲过此劫。不然,就他那干净劲,非被恶心死不可。
开创水墨山水一代画风 号称“三绝”
如此洁癖的画家,他的绘画却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在绘画史上被列为元代中后期的“元季四大家”之一,又被当代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 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倪 瓒善画山水、竹石,早年拜董源为师,后师法唐末五代著名山水画家荆浩和关仝二人。画法墨色清淡,用侧锋,有轻有重,以干而带毛的“渴笔”画山石树木,作折 带皴,间用披麻皴,多用横点点苔,皴擦多于渲染,画树多取松疏姿态,树叶用松针点、介字点、仰叶点、圆点、垂藤点等数种;夹叶很少用,好写汀诸遥岭,小山 竹树等平远景色。
他
还好画疏林坡岸,浅水遥岑之景,意境萧散简远,简中寓繁,用笔似嫩实苍,给文人水墨山水画以新的发展。构图上他突出个人风格特点,采用平远构图,近坡高树
数株,中间是辽阔的湖面,把远山提到了画幅最上端,构成两段式章法,使画面具有辽阔旷远的特殊艺术效果。中右方以小楷长题连接上下
景,使全图浑然一体。这种章法是倪瓒的一大发明。
其画竹也极负盛名。倪瓒写竹,往往超乎于形似之外,着重于抒发“胸中逸气”,他自跋画竹云:“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技 之斜与真哉!或涂抹久之,它人视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事实上他的大量传世作品,无不以自然为自己的创作源泉。只不过他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是把自 然的山水当作自己寄兴抒情的依托。倪瓒的作品,结构简单,以平远山水,古木竹石为 多,为历代评家推许。
他讲究天真幽淡,逸笔草草,手与心灵气相通。画有简中寓繁,似嫩实苍的风格。记载称他生性敦厚,清高绝俗,胸襟淡泊。善诗、书、画, 号称“三绝”。
《渔 庄秋霁图》是1355年秋,作者寄居在友人王云浦渔庄时的作品。这幅画描绘风雨之后“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的湖边景色倪瓒的山水画,绝大多数采用 平远三段式构图,近景平坡叠石,上有杂树数株,有时加上细竹和茅亭,中景大片空白,表示湖水,造成空间的广阔(此即黄公望在《画山水诀》中总结的所谓“阔 远”)。远景画低矮逶迤的冈峦。《渔庄秋霁图》的画画结构也大致如此。但是他的画,前景与远景的墨色并无明显的差别,似平画面的深度消失,令人觉得近景被 推远,远景被拉近。宋入山水中三度空间的层次感被他破坏,变成了平面结构的图式,而近乎抽象化的表现,这显然是画家主观意识的增强。
元 倪瓒 琪树秋风图轴
此图以淡墨侧锋皴出坡上乔柯拳石,浓墨写细竹三五茎,苍古之中饶有秀润之气。倪瓒的作品,被时人称为“殊无市朝尘埃气”。画面总是平远小景,疏疏落落,悄无人影,枝头无绿叶,仅有萧疏瘦硬的干枝,具清冷、寂寞、淡然之意。与其说他表现的是景色,莫如说是心情的写照。
倪瓒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突出,早在他生活的元代时期,他的画名与人品就已经为人所知。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