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取名大江之阴,山之北水之南谓之阴。这座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江苏省南部的美丽小城在山北水南的江南鱼米之乡悄然崛起,成为长三角地区著名的经济重镇。
众所周知江阴民营经济发达, 江阴以本土乡镇企业起家,是城镇经济领航者,被誉为“中国资本第一县”。这里是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故乡,诞生了海澜之家、双良等知名企业,还是我国著名的华西第一村的所在地。然而,江阴所拥有的并不止这些。江阴的魅力遍布在她的每个角落,一砖一瓦,一桥一树,书香稻香弥漫,还有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每一张笑脸。
中国日报采编团队走进这座著名的小城,倾听江阴的书记畅谈江阴蓝图、江阴企业家的宏伟计划,回味江阴颇具传承的文化艺术,捕捉当地居民的生活点滴。用精心编写设计的16个版面,向全世界展现江阴魅力。这16个版的GOJIANGYING专刊随同中国日报旗舰版、欧洲版、美国版、亚洲版等覆盖全球发行,江阴将随着中国日报的平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中国日报》是在国际传播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中国英文媒体,发行量逾190万。
在很多人眼里,江阴是一座“小城”,相比北京、上海等人口过两千万的世界级大都市,江阴人口只有160万,那么这座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江苏省南部的工业之城到底有什么能量和特色引来国家英文日报如此大规模的报道呢?
中国日报的副总编辑孙尚武如是说:
正是由这些一个个企业构成的民营经济促进了江阴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此次《GO JIANGYIN》头版的大标题‘ROOT’ OF CITY'S ECONOMY WILL HELP IT FLOURISH 直译过来就是:
江阴经济之“根”将使这座城市持续繁荣发展
如今,,江阴将连同周边城市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成为“十三五”期间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城市群。与众不同的是,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服务业,减少第一、第二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份额,而江阴却要继续把制造业做大做强,正如市委书记陈金虎所言,产业强市是江阴发展第一战略!产业就是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根”!
不靠“土地财政”也不靠地方债,制造业既是这座城市财政收入的来源,也支撑着江阴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在封面报道中,市委书记陈金虎对江阴的发展提出了展望。陈书记强调江阴的发展不靠房地产业也不靠国有企业,支撑江阴经济的是江阴的工业,包括大量的民营高端制造业。陈书记还谈到江阴要通高铁,搞好公共医疗,引进更多高等教育,建设森林公园、以及美术馆、科技馆等文化措施,发展旅游业,无缝对接上海。十三五计划中的江阴将更加美丽繁荣。
经济发展篇
在经济发展篇里,中国日报江阴专刊重点介绍了双良和贝瑞森两家企业。实力雄厚的两家民营企业如何实现经济转型,中国人如何做生意,甚至中国经济发展壮大的秘密可都在这里了!
天下第一村
接下来呢,GO JIANGYIN介绍给全球读者的是全中国都引以为傲的、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中国日报高级专家和村党委书记吴协恩畅谈近一小时,全面深入解读这个小村庄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天下第一村,并且用国际化的视野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的。另外版上还有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带你了解“今日华西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扫码看视频,直接感受华西村的活力和美景。
古镇生活
令人着迷不已的还有江阴的古镇生活:悠闲宁静的古老韵味在水乡的小巷里,时光在这里停驻,不忍流逝。一起来感受下江阴的水、桥、石板路、幽深的巷子和阵阵书香吧。还有江阴街头巷尾那些欢乐的笑脸,生活在这里一直是快乐进行时。
传承
江阴是一座有传承的城市,街头巷尾到处可以听见悠扬的二胡声。江阴作为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鼻祖刘天华的故乡,二胡的旋律为这个城市披上一层浪漫的色彩。中国日报深入采访了二胡的制作工作坊、民间的二胡演奏家、二胡教育等,将二胡的悠扬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长江的馈赠
地处鱼米之乡,这座城市的美食当然也是不能错过的哟!来到江阴,当然要试试看长江的鲜美馈赠!江阴的鱼虾是餐桌一绝,来尝尝看吧。
今昔一样迷人
最后随着中国日报的镜头来感受下这座城市的“今昔”和古桥的优美线条。你是不是跟我们一样也流连忘返了呢?
通过如此这般的介绍,你是否对江阴充满了向往?并对江阴的发展充满期待?那么就来江阴亲眼看一看吧!
图文源自秀江阴show
欢迎来稿:821789730@qq.com
最有趣有料的无锡资讯
最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
大城市小故事,尽在无锡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