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4.21|No.104
其一 刘衍文
龙游海上寄庐叟,无欲从心得忘年。
幸入高门宗橘隐,贫居陋巷类颜渊。
文通两汉厅堂大,诗达三唐韵律全。
更有玄机窥造化,只参天道不参禅。
衍文先生,尝任教于原上海教育学院。先生号寄庐,浙江龙游人,从心而无欲,已臻忘年之境也。早年师从名儒余绍宋,绍宋之师为清末“宣统帝师”陈宝琛。宝琛号橘隐,先生尝戏谓余曰:“橘隐、越园(绍宋)、余及余子永翔,一脉已历四代矣。”先生五七年遭厄,,故用“颜渊陋巷”之典。先生学识渊博,且深且广,贯通古今,堂庑之大,余不敢窥矣。又精研易学,是不奉佛而信天道者也。
其二 胡裕树
字词章句法如麻,三代名尊八大家。
巨著煌煌成学派,妙音袅袅领风华。
忝留母校凭谁力,幸赖先师指我瑕。
难忘终生聆教诲,精论标点吐莲花。
胡裕树先生,著名语言学家。余毕业时,值先生为系主任。古典文学教研室欲留余,然是年该领域无留校名额。先生决定,用汉语教研室名额留之。随后余随先生编《今日汉语》教材达两年之久,其间受益多多。现代汉语研究,始于近代,马氏文通为其滥觞。其后各家蜂起,如春秋战国状。故曰法如麻。学界公认者,有八大家之说,序齿为:黎锦熙(1890)、王力、吕叔湘、胡裕树、张斌、朱德熙、邢福义、陆俭明(1935)。先生之《现代汉语》一书,俨然成一大学派,妙音袅袅领风华者也。下联述留校及编教材事。余留校,赖多人之力,先生最终定夺者也;《今日汉语》编写过程中,余受先生嘱,独立编写第四册,每编一章,即呈先生,先生为余指瑕,几于逐词逐字,手把手也,余大为感动,亦大受裨益。末联举先生对标点用法之论述,其讲极精,使余受用终生也。
其三 章培恒
天地精华聚绍杭,功垂青史第三章。
一编旧谱图麟阁,两版新书贵洛阳。
不觉弘文憎命达,难酬大愿黯神伤。
当年我若解舂米,应着袈裟登祖堂?
章培恒先生,大家也。尝任复旦中文系主任,古籍所所长。先生与清代章学诚同为绍兴人,近代太炎先生乃生于比邻之余杭。此“三章”,同为文史大学者,可归类矣,故有首联之说。第三章,论齿为先生也。先生早年以《洪昇年谱》称誉学界,麟阁,即麒麟阁,汉皇家藏秘籍之所,宣帝尝图十一功臣像于此。两版新书,指先生主编之《中国文学史》,其书先后两版,影响甚巨,故以洛阳纸贵为喻。先生功业,实至而名归,。然其寿不永,痛哉!再则,编纂《全明诗》之大愿终未实现,亦为憾事也。末联用六祖故事。先生师从蒋天枢,蒋天枢师从陈寅恪,学术渊源亦自明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先生时为系主任,尝决定余之培养方案,先从蒋天枢先生读三年书,然后从教。后其组建古籍所,拟调余,余婉拒焉。其中原因多多,此不赘述。先生不悦,余遂离系十年,九四年方得归。余尝戏曰,设当初遵命入古籍所,从蒋章二先生学,修成正果,得其衣钵,亦未可知也。
其四 吴中杰
浙中人杰到吴中,傲骨天生鲁氏风。
身近刀丛明善恶,运交华盖识穷通。
导论文艺神来笔,细察人生独秀瞳。
最是令人感佩处,勤耕不辍造无功。
吴中杰先生,浙江台州人也。早年求学于复旦,后执教于此,至于荣休。先生长期从事文艺学及鲁迅研究,是为著名之学者。其天生傲骨,颇具鲁迅之风。,几灭顶而无悔无惧,难得也哉!近年著述愈丰:新作《人生大戏场》《海上学人》等文集,深具影响;又修订《文艺学导论》,为全国高校优秀统编之教材;故有“神来”、“独秀”之说。末句用李贺“笔补造化天无功”之意,言先生晚年已造(达到)此境矣。
其五 陈允吉
初识允公兴味长,南陈名气久昭彰。
忽闻狮子云中吼,又见芭蕉雪里藏。
一部辨思醇学问,十篇论作绣词章。
半生低首蒙恩泽,伫足门墙叹望洋。
陈师允吉,通儒也,余蒙其教三十年矣。余识陈师于课堂,其讲极精,趣味甚长。陈师生于无锡,教于沪上,皆江南也。故曰“南陈”。或有其说乎?陈师学植深厚,精研与文学之关系,蜚声海内外,故以狮吼为喻。其论述王维雪中芭蕉诗,新见迭出,鞭辟入里,享盛誉于学界。专著《唐音辨思录》,又极见功力,是醇学问者也。“十篇论作”,即其所著《古典文学溯缘十论》。末联盖发望其门墙而不入之叹。
其六 吴忱
几世交情几世缘,我曾三顾仿前贤。
潜身续订梁章钜,逐字校雠钱仰先。
提笔芸窗序小缀,援锤威海定鸿编。
蒙公枉驾多抬爱,四牡彭彭愧比肩。
吴忱先生,原治化学,为工程师。然自幼雅好艺文,尤擅文献之学。其长余十岁,为亦师亦友者也。先是,从衍文先生处知其人,与通话,拒而不见。越明年,与思和兄筹建《诗铎》丛刊,再约,始见于静安公园,时鹏举在焉。几日后再见,始允共举《诗铎》之业。故有“三顾”之戏说。其助友编《清诗话》三编,十九其手,然不署其名,故曰潜身。该编中有梁章矩读渔洋诗随笔,以此指代耳。钟书先生原名仰先,其尝作长文论钱诗,颇见功力。又应约为允吉先生《芸窗小缀》作序,传为学界美谈;而为《诗铎》审订稿件,赖其取舍,犹举锤定音者也。威海,路名,余之办公所在也。四马彭彭,语出《诗经·蒸民》篇。
其七 陈尚君
紫琅灵气钟神秀,累世因缘得尚君。
着意五朝修信史,发心盛代补遗文。
为成正果来天地,终遣痴情入典坟。
还矢先师告庙日,十年冷炙苦耕耘。
南通,乃地灵人杰之所在。市中有狼山,又名曰紫琅。尚君生于斯,长于斯,天资纵横,尤因缘累世之所得也。尝师从文史大家朱东润先生,朱老尝曰:小子必为复旦带来荣耀者也。此言中矣!观其辑《五代史》,补全唐诗文,仅此二项,厥功至伟至巨。非惟复旦之幸,亦华夏学界之幸也。余与尚君相交甚笃,知其为修正果而来此人间者也。“还矢”、“告庙”,典出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末句言其潜心学问,个中辛苦,惟其自知也。后学宜深思之。
其八 陈思和
马蹄未远龙蛇在,脚步无声动百川。
赫赫文宗来后学,谦谦夫子绍前贤。
十年功烈君居首,八代风流孰是先?
何日鱼焦同促膝,登临极目望燕然。
思和,原复旦中文系主任,现复旦图书馆馆长。治现当代文学数十年,成就斐然,特聘为长江学者。首联隐含三本“陈著”:《马蹄声声碎》、《笔走龙蛇》、《脚步集》。思和学生众多,其中不乏佼佼者。在其研究领域,自是领袖人物,故曰文宗。思和治系十年,厥功居首。余进复旦至于退休,系主任先后为:朱东润、胡裕树、章培恒、徐鹏、陈允吉、朱立元、陈尚君、陈思和,历“八代”矣。鱼焦了,思和之新斋名,何义?容好学者细思之。燕然山,在今蒙古境内,东汉窦宪尝在此勒石记功。
其九 汪涌豪
运逢鼎损得嘉爻,儒侠通融品自高。
两度扶桑传美誉,多年辅弼付辛劳。
谈锋豪健弘文化,笔力刚遒论史骚。
流水行云和者寡,相交君子醉醇醪。
涌豪,弟且友也。现任《复旦学报》主编,上海评论家协会首任主席。长江学者,复旦中文系仅三人,思和、涌豪、元宝,故其学术地位毋需赘述。苜联之鼎、损为《易》中大吉之卦,呈奉献、抑扬之象,此即涌豪其人也欤?详论游侠以言志,又呈外儒内侠之象,此即涌豪其品也欤?尝两度赴日讲学,皆载盛誉而归;尝任复旦中文系副主任,竭诚于公务;后又为文史研究院副院长,故曰多年辅弼。涌豪善言,长于讲演,余尝聆其文化讲座,抚掌叹曰:“设生汉光武世,自当夺戴凭之席矣。”其为人清高,不喜轻交游,而交者则必君子也。
其十 郜元宝
体若游龙骨自清,茅庐未出已闻名。
溯缘圣哲来西土,寻迹鲲鹏作北征。
妙智绝伦非鬼助,长才遗世足天成。
不酸不腐纯情在,难得终生忆汉城。
元宝,余之同事,亦忘年友也。尝师从美学名家蒋孔阳先生,后致力于现当代文学之研究,成果斐然,为国内著名青年学者,近又获长江学者殊荣。其学问深植于中西哲学,故有“西土”、“北征”之说。“遗世”,语出苏轼《赤壁赋》“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之句。余与元宝深交于汉城(首尔),每每促膝长谈,肺腑互见,把杯豪歌,尽欢达旦。并有“不酸不腐,方可交也”之共识,此亦终生受用者。遂生“忆汉城”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