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酷暑难捱,各类疾病高发,不少市民纷纷“中招”病倒。进入7月以来,四院危急重症病人剧增,对此临床一线工作人员迎难而上、通力合作,以高超过硬的医疗技术和不畏艰难、全力以赴的精神面貌,在高温天唱响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医者赞歌。
ICU奋战半个多月,
救活急性重症哮喘患者
26岁的小张是四院ICU(重症医学科)成功抢救的一位患者。半个月前的一天晚上,小张突发哮喘,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往四院。由于发病急,途中他就丧失了意识。入院后,急诊科医生迅速给出诊断:急性重症哮喘,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据了解,该疾病会导致患者严重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痰液梗阻,引起气道压力骤增,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很快就会多器官功能衰竭,重者致死。千钧一发,时间就是生命!小张随即被转入重症监护室救治。值班医生盖瑛英针对患者烦躁、昏迷等症状,判断为急重症哮喘引起的通气障碍,二氧化碳急性潴留继发肺性脑病,立刻予以呼吸机支持通气,抗感染平喘,大剂量激素使用,并以镇痛、镇静、肌松治疗。次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胡敏红又请呼吸内科主任蔡礼鸣会诊,并带领团队根据小张病情,制定出了详尽的救治方案。一系列治疗措施及时、有效,3天后,小张神志恢复清醒。然而病魔并未就此罢休。第4天,病人出现大量皮下气肿考虑并发气胸,幸好医护人员及时发现,迅速请胸心外科医生闭式引流,方才脱险。医护密切关注病情,护士长黄丽艳带领护理小组全天候严密监测,精心护理。在ICU医护人员全身心施救下,半个多月后,小张终于转危为安,转入呼吸内科后顺利出院了。
这个夏天很热,
呼吸内科医护人员很忙
酷暑炙烤,四院呼吸内科的医疗工作也进入繁忙季,几乎每天都有危重病人抢救,医护人员在病房里奔跑忙碌,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大家都无怨无悔地加班加点,直到患者病情平稳才回家休息。
半个月前一位八旬老人因右腘窝肿块入住四院骨科病房。手术准备期,老人突然意识障碍、反应迟钝,检查显示右下肺有大片阴影,并提示重度二氧化碳潴留。呼吸内科蔡礼鸣主任赶去会诊,发现患者存在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感染性休克等,情况十分危急。为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蔡主任当机立断将老人转至呼吸内科抢救。针对患者出现的休克、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血糖居高不下、凝血功能异常等问题,请全院多学科会诊,施以控制感染、纠正休克、辅助通气、调整血糖、改善肾功能等综合治疗,老人病情渐渐好转,意识恢复。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气管插管的痛苦让徐老烦躁不安,家人百般劝说也无法阻止他执意拔管。为此,蔡主任、李润生主治医师和周春香护士长等医护人员耐心安抚、悉心照料,每日不厌其烦到床边关心劝导,老人终于配合治疗,病情好转后顺利接受了骨科手术。
这个夏天很热,呼吸内科的医护人员很辛苦。临下班,患者病情突然恶化,从科主任、护士长到普通医生、年轻护士,乃至实习生,都积极参与抢救,直到深夜患者平稳才回家;一名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呼吸衰竭,无力咳痰,为了不让病情加重,护士长周春香带领护理组,不惧随时被传染的危险,每天为其吸痰、翻身、做口腔护理。通过20多天的精心照护,最终使患者康复出院。
急诊科、ICU接力救治
热射病人死里逃生
7月底,气温飚升到39℃以上。酷热难耐!一天晚上8点,一位高空作业建筑工人因中暑被火速送往四院急诊室抢救。入院时,患者已昏迷不醒,全身发热发烫,体温高达41.6℃。“热射病,快组织抢救!”医生果断予以环境降温、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开通静脉补液……一个小时后,患者体温逐渐下降。之后,患者被转入ICU(重症医学科)继续监护,早有准备的ICU医护人员用冰帽、冰毯将患者裹好,并针对患者出现的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损伤,及时用药预防。经过三天三夜的全力抢救,患者终于度过危险期,体温恢复正常。
据了解,热射病会影响全身器官组织的功能,死亡率达20-70%,正常大脑持续暴露在40.1℃以上就会受到不可逆的伤害,此次患者幸好及时就医,在四院医护快速有效的治疗下,方得生还。
通讯员王缘、孙芬兰、陈芳芳、张晓枫、邵芳 提供新闻素材
END
医院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惠河路200号
医院网址:www.wuxihospi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