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男,35岁,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 2006年8,,物证鉴定工程师。
赵对侦查破案和刑事科学技术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2003年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任教一年后,他又考入中国刑警学院刑事科学技术本科专业学习。毕业前夕,赵获悉深圳、南京等地出现利用电子变声器,隐瞒真实声音进行诈骗的新型案件后,想方设法从深圳获取一个电子变声器,在学校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泡在实验室里一个多月,反复检测原声和电子变声之间的差异,终于探究出其制造原理、变声机理及原声和电子变声之间声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成为国内较早研究此类伪装语音的成功实验。毕业后,他仍不断完善和充实研究成果,于2007年发表了《电声伪装语音的声学研究》一文,并受邀在同年召开的中国语音学学术大会声纹鉴定组作发言,受到与会专家一致好评。
第一次的成功给了赵极大的鼓舞。工作以来,他勤勉好学、擅思擅辨、不断专研,从派出所刑侦民警干起,从普通刑事案件办起,从刑事案件侦查到刑事技术鉴定,8年的一线实战,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每每遇到新型案件和新型作案手法,他都会给予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相继总结形成了《音节音联特征在话者鉴别中的应用研究》、《共振峰动态特征在话者鉴别中的应用研究》、《法庭科学检验鉴定意见的表述》等多篇专业文章。
由于之前的从教经历,2014年,赵通过市局遴选,成为一名聘任教官,先后承担了军转干及新民警入警培训,轮训轮值培训、教官培训班、外单位专题培训等多层次教学任务,总课时量200余课时,培训学员1500余人次,学员满意率达98%以上。他坚持实战教学必须来自一线、源于实践,不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他经常深入执法办案一线,跟班作业,开展调研,研究一线执法办案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收集培训需求,探求实战和教学之间的契合,将实战提炼总结后,植入课堂,进行案例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校内积极推广结构化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采用发现问题、梳理问题、探究原因、寻求对策式的实践性教学,变学员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不容易互动交流的局面,同时也发现了不少经验足、善思考、能总结、会讲授的后备教官力量。
新刑诉法的实施对侦查办案、证据收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之余,赵积极探究技术工作与证据收集、固定、运用之间的契合点,形成了《刍议指纹类证据的自我审查》、《三步检验现真相》等文章,同时,他还敏锐的发现警察出庭作证将逐渐成为一种常态。为此,他积极争取校领导的支持,和其他教官一起,去外校实践调研、组织学员试听课程、开展调查问卷……经过数月的精心准备,在市局有关业务部门和市中院、、市律协的共同论证下,明确了《警察出庭作证》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以及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等内容,将课程搬到法庭中,由警校教官和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共同组成授课团队,以真实案例作为教案,模拟真实出庭作证场景进行实战化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