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故事> 谁也不想掉进这些“坑”,除非你会用家排自救

谁也不想掉进这些“坑”,除非你会用家排自救

2021-03-01 16:33:18


认同

当一个人没有透过模仿或仿同另一个人,甚至不知道或不认识那个人,却有着与那个人相同的情绪感受、行为模式和命运遭遇,这就是『认同』。(身份等同)


一般来说,当我们在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里做代表,代表某个人的时候,会体验被代表那个人的生活里面有一些“瓶颈”。那是一种很丰富的体验,通常不尽快把它给带出来,会让那个感觉留在代表身上,他们会一段时间带着那段体验,那是一种美好的经验。

可是有时候找不到解决方法,必须要得到导师帮助才可以从那里更好抽离,具体的示范如:(导师对学员说)站起来。你看着你所代表的角色,看他就在你前面,你带着尊敬向他鞠躬,保留这个姿势,带着尊敬,然后身体慢慢的起来,转过身去,然后你现在回到自己身上了……你现在感觉到了?好!

如果代表表现认同了家庭里的某个实际上没有见过的人。可以把他的代表带到面前,看着他,带着爱、尊敬,然后那个认同就结束了。你无法去认同一个在你面前的人。你看见那个人时,爱会从自己心里,到那个被认同的人那里。

赎罪
是引致疾病、、意外和死亡的另一种动力,是来自于赎罪的愿望,但以赎罪作为补偿只会使不幸加倍。在那些重病、发生意外或的人的家族系统排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得动态情况之一是,小孩会跟随父母亲或兄弟姐妹,那是一个和他们一起死的倾向,他会在深层的心理说:“我将跟随你一起死。”或者他们在背后会有一个奇妙的想法,通常在无意识中他们会幻想着,如果他们死了,其他的人将可以活着。有治疗性的解决方式应是透过接受与和解行为进行。

和解——深深的鞠躬
成年的孩子有时会反抗父母,鄙视父母,向他们提出抗议,又带着父母无法实践的渴望,以为自己较完美,或渴望有较完美的父母。解决之道为深深的鞠躬,这是得到爱的联系的先决条件。

向适当的人鞠躬或下跪能够表现尊敬,恢复平衡与秩序。在我们的文化里,这个动作对于许多人变得有困难,是因为混淆了尊敬的鞠躬行为和必须出自真心的臣服行为。当我们鞠躬或下跪,向某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人表示敬意,身体和灵魂会反映出放松和愉快光明的感觉,那是一个很好的感觉并且有很好的影响。

如果我们拒绝向某个应接受我们尊敬的人表示敬意,那么身体和灵魂就会有压迫感的反应,会感到费力和沉重,因为我们拒绝的原因是不合理的。

当家庭不遵从爱的序位时,孩子们就学会了不重视他们自己的灵魂,以后就没有能力让自己辨认出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对的。他们很可能会拒绝向适当的人鞠躬,反而会顽固地坚持向不适当的人表示敬意。

鞠躬或下跪也是身体和灵魂两者合一的动作,它在整个家庭系统被完整呈现的排列中很容易被完成。完整的家族系统排列会使鞠躬或下跪的动作得到承认。

双重转移
承继家族中某人的感觉,称之为主体转移;但是这承继之人又将此感觉转移到另一人身上,这就成为客体的转移。此即成为双重转移。

因他人付出代价而得到的礼物

如果所拥有的东西是因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得的,例如他人牺牲了生命或让出了原本的位置,这些人便可能会牺牲对他有价值的东西或人,例如:健康、孩子,以此作为补偿来得到平衡。

解决之道是:透过感谢和谦卑达到平衡,不论是好是坏,都要向命运鞠躬表示同意,如此就能与命运和谐相处,并且得到自由。

施而不受
只有平衡供求关系,才能保持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如果一方一味付出,就会给接受带来压力,他觉得他也应该付出。如果接受者表示拒绝,因为他不想接受任何东西,那么这种双边关系便会受到损害。谁如果拒不接受对方提供的帮助,表明他想必对方更强,长此以往,这种双边关系便会破裂。

只有父母和子女之间才可以不平衡,因为父母主要承担了给予的角色,将来孩子再把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东西继续传给下一代,到那时这种供求关系才能总体达到平衡。一种良好的夫妻关系不仅要求平衡供求关系,同时要求接受方回报给予方的应该更多一些。这样给予方付出的将会更多,婚姻或伴侣关系会因此更和睦更协调。这种给付关系越好,双方也就越幸福。然而这也会产生一种让有些人感到害怕的影响:感情联系的加深。

相反,谁如果主张“自由”,他对付出投入的份额就不会太大。一个人如果认为他不需要获取,只需要付出,他就是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强,而且很快会感到孤独。婚姻或伴侣关系不可能长期承受这种不平衡。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接受者缺乏偿还能力的情况,例如接受方有严重的身体缺陷或疾病。这时感谢便成了惟一的平衡了,如果感谢之词充满尊敬和爱意,给予方到也有了一份得到真诚回报的感觉。

排斥或遗忘
家族中如果有人被排斥或遗忘,另一个成员常会不自觉地认同并代表那个被排斥或是遗忘的人。排列中如果所有人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看,前面就是缺少了一个(些)人。家中如果有被排斥的人,应该将之排入家庭的序位之中,被排斥的人得到了尊重,才不会有人要代表此一被排斥的人。

婚外情
当男人有婚外情,和另一个女人有了孩子,他便须放弃婚姻,和婚外情的女人在一起,因新系统优于旧系统。婚外情的孩子归属于父亲,这孩子有权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且须不计一切代价去跟随亲生父亲。

离婚
父母亲要离婚时,不可以问孩子想要跟谁,应由父母亲商量好孩子归谁,然后告诉孩子他们的决定,如此,纵使孩子反对,也会松一口气,因为他不必在父母亲之间做抉择。一般来说,孩子应该跟着父母之中比较尊重另一方的那位,通常是父亲,所以孩子要跟着父亲。

亲密关系
关于与第一任伴侣的亲密事情,不可以向第二任伴侣透露。当伴侣的关系达到高峰时(高峰为第一个孩子的诞生),伴侣的亲密性会开始减弱,而朝横向多样性发展。关系丰富了,但密切性必定减弱。

轻率离异
伴侣如果轻率地分开,那么在此婚姻之下所生的小孩可能会有行为,因小孩视轻率离异为严重的犯行,是必须赎罪的。

生育
先生的序位优于太太,先生如果想有孩子,而太太却不想,这表示伴侣关系已经结束;如先生不介意,仍决定与太太在一起,太太就必须特别尊重先生。若伴侣中有一方无法生育,无法生育的那一方没有权利要求对方留下来,如果对方仍决定留下来,无法生育的那一方亦要加倍敬重对方。

供养
一段婚姻中,如果有一方仍在求学,受另一方供养,被供养的一方会离开这段婚姻,因为无法补偿。而想要离开的人必须独自离开,孩子要留在受委屈的那一方。

死于分娩的女人
一个死于分娩的女人会在系统中引起很大的焦虑和恐慌。如果家族系统中有此严重问题时,这女人的序位就应该是第一位,而先生是第二位。且应把小孩从母亲的影响范围内带出来,把她放进父亲的影响范围内,因为母亲的系统会加诸这个孩子太大的负担。

同性恋
有某些比率的同性恋者有着异性认同的问题。如果,家庭中没有儿子,女儿有可能代表母亲从前的伴侣;而如果是没有女儿,儿子也有可能代表父亲从前的伴侣,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变成同性恋。另一种可能是,同性恋者常会代表系统中被排除的某个人,认同一个被排除的局外人,可能就是同性恋者通常被认为是局外人的原因之一。

归属感
孩子被父母强烈的吸引,对家庭有着醒觉性,知道自己属于家庭,对家庭有归属感,会不顾一切的保护此归属感,宁愿弃自己于不顾。为了帮助其它家庭成员,甚至愿意去死。

领养
领养会断了孩子的根,我们没有权利把别人的孩子位为已有,伴侣其中一方来自前一段婚姻或关系的小孩,亦不应该被现任伴侣收养,如果没有迫不得已的理由而领养孩子,要付出很大代价,不是犠牲自己的骨肉就是失去伴侣。

孩子应该知道的事
流产和堕胎是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与孩子无关,父母不能告诉孩子,如果孩子从某处知道了,也必须忘记。但是夭折的孩子不仅属于父母,更属于家庭,所以其它的孩子应该知道这件事。

孩子的序位
孩子的序位按照出生的先后次序排列。未足月就胎死腹中的小孩,或是出生过程、出生后不久就死掉的小孩,亦依照出生的顺序站在兄弟姐妹之中。被堕胎掉的小孩,如果对这个系统重要的话,通常坐在父母亲的前面,背部贴着父母,而当他们在那个位置时,家庭中的其它成员也能够放松下来。

僭越
孩子不可以干涉父母之间的事,如果父母向孩子提及,孩子也要忘记。当家庭中某个序位较低的人逾越了序位较高的人时,这个序位较低的人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有趋向失败、不快乐、于不幸中受苦的行为。

前段关系的孩子
当有了第一个孩子,伴侣之间就连结在一起,对方必须被视为第一任配偶。在前关系中所生的孩子,儿子会在新的家庭中代表他的父亲,会带着他父亲的感受去面对母亲和养父;女儿则会在新的家庭中代表他的母亲,会带着他母亲的感受去面对父亲和养母。如果这第一任男人或女人不被尊敬,后来婚姻中的孩子总会代表他们,在家庭中争取得到承认。

继承
如果继承家族中因不幸而去世的长辈的遗物,应该要退还,否则便是从长辈的不幸中获取利益,将会带来严重后果,称为【不幸之爱】。

照顾年老的父母
很多成人很难去照顾他们年老的父母,因为在父母面前,这些成人依旧觉得自己像是小孩子般。解决之道为,对父母说:“如果你们需要我,我就会给你们适当的照顾。”


此文来源于系统排列公众号 


喜悦之家

周卫慧导师最近课程:

1月14-15,无锡,与爱重逢之“金钱财富”

1月21-22,武夷山,与爱同行

2月18-19,无锡,与爱重逢之“疾病与健康”

2月24-26,上海,“贵”工坊

联系:陈景胜 15980990648(微信同)

或各地主办老师



喜悦之家文化传媒,有爱有希望! 我们主办家庭系统排列课程,研习禅修智慧,传承中国武术及道家养生,关注儿童公益行动,传播喜悦宁静的生活方式。欢迎加入我们!

联系:1598099064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