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故事> 【金牌之路20】 指随心动,绘出青春理想之花 ——访宜兴中专“平面艺术设计”项目金牌教练范新军老师

【金牌之路20】 指随心动,绘出青春理想之花 ——访宜兴中专“平面艺术设计”项目金牌教练范新军老师

2021-04-19 11:17:33

2017  决战南艺

 场内,学生陈茹冰专注答题;场外,老师范新军静静等待。

 时间:3月3日——3月5日,三天如是。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

 赛事: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平面艺术设计”项目。

 三月的南艺,是一方春天里不见硝烟的战场:历经全省职业学校层层选拔的师生“高手”齐聚这里,展开了这场省赛艺术专业的最后角逐。

 对于范新军师徒来说,这场鏖战可谓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过山车”的经历让人想来还心有余悸。

 3月3日,是该项目的理论考试环节,时间一小时。也许是师徒连心,静候场外的范新军老师总觉得今天的60分钟漫长而煎熬。终于,考试结束,成绩当场公布,乍闻分数的范新军老师心里顿时一片冰凉——陈茹冰的排名居然远远落后!第一仗就没有打响啊!平时训练有素的陈茹冰,今天答题完全不在状态,这势必影响接下来的发挥。

陈茹冰画作


 不行,这个心坎必须帮她度过,而且要快!范新军老师赶紧告诫自己,作为老师,首先得稳住场,才能稳住学生的作战情绪,才能重振斗志应战后两日的“素描”“色彩”“平面设计”三类实践操作部分的大比拼。

 果不其然,听到这个分数,陈茹冰整个脸都白了,眼眶渐红,眼泪打滚。面对“爱徒”,范新军老师轻轻说道:“伤心是无法改变已定的成绩了。况且,理论知识竞赛得分占比只有5%。记住,后面还有三场角逐,还有力挽狂澜的机会!我们还未走到谷底,现在需要的,是心无旁骛,破釜沉舟!”望着范老师坚定的眼神,陈茹冰含泪点头,只是,泪水中闪烁的,是孤注一掷绝地反击的自信和决心!

 3月4日上午,完成“素描”比赛,下午,是“水粉”部分;3月5日下午,“平面设计”完成。至此,“平面艺术设计”项目的竞争告以结束。

 一切让人出乎意料,一切似乎又在意料之中:陈茹冰最终荣获了这一赛项的高职组省一等奖,捧得了一枚金牌。

 面对成绩,陈茹冰再次流下了眼泪,激动而骄傲!

 

2015  初踏征程

 2015年伊始,随着新年启程的脚步,宜兴中专着力打造学校软实力,提高师生技能素养的大举措已进展得如火如荼,而2015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也迫在眉睫了。

 天时,地利,只差选人。在学校号召下,宜兴中专电子信息系领导开始着手选拔和打造一支精干的师生竞赛团队。年轻但业务出色的范新军老师,自然接到了带培学生的任务。

 范新军,宜兴中专电子信息系动漫专业老师,同事们喜欢昵称他“小范”。这位三十出头的山东小伙,长了一副江南水乡的儒雅范,皮肤白净,说话轻声细语,待人温文尔雅。学生则更喜欢称他“范范”。

 说实话,刚接到这个任务,年轻的小范心里直发怵。一则自己从无有过实训经历,更无从谈起实战经验;二则自己资历尚浅,专业方面还有待提升和修炼。现在要他来带培学生,备战省赛,感觉真是“两眼一摸瞎”。

 这个整天乐呵呵的小伙子,第一次犯难了,第一次失眠了。他犹豫着自己的稚嫩,顾虑着眼前以及未来的重重困难。他的迟疑被妻子看在眼里,妻子打趣道:“想当初,咱们一个山东人,一个山西人,能克服重重困难,来到陌生的宜兴打拼,现在不仅在这儿有了温馨的家,还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有我们三千金做你坚强的后盾,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妻子的话语犹如定海神针,驱散了小范心头的犹疑,是啊,自己这么年轻,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输了,大不了重头再来,以时间换空间,以大赛促成长。就这样,小范踏上了他的技能带培征程。

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定方向的小范默默给自己定下了三年计划:2015年,冲进省赛,争取奖牌;2016年,稳中有升,更进一步;2017年,勇摘金牌!

 可是,即使是冲进省赛,争取奖牌也需经过从市级到省级的层层比拼啊!于是2015年的小范整个生活重心便只有“带培”二字了:自己先钻研,再传授;根据学生训练,做反思,探路径……总之,这是一个边摸索边质疑,边请教边实践,边求答边思考的过程,学生在提高,自己也在成长,付出终有回报,当年的赛绩小范还历历在目:宜兴赛区轻松出线,无锡赛区继续如愿,最终,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学生高职组“平面艺术设计”项目三等奖。 

也许,在旁人眼里,在耀眼的金牌面前,省赛三等奖似乎不值一提。但对小范而言,这块奖牌意义非凡:这是年轻的他敢于尝试勇于实践的见证;这是对他的团队付出努力的最大肯定和回报;也更是他明确未来方向,树立必胜信心,坚定前行步伐的可贵基石!


 

2016  厚积薄发

 有了第一年初次尝试的经历和经验,小范对于2016年更充满期待,因为,他要冲刺他的第二个目标。

 备战省赛的过程,是一个痛苦而煎熬的过程。梦想是远方的风景,现实却有很多安逸。有追求必要舍得放弃,有坚守就得学会割舍。于是,同学朋友的聚会断然拒绝了,家人的相聚能少则少;两个孩子全都交给了妻子,带培的学生成了他整天相伴的“孩子”……

 这是一个浴火的过程,但也是一个重生的过程。大赛,在局外人眼里,看到的更多是结果;而对于赛道上的选手而言,过程的坚持,也许比结果更“惊心动魄”!

 一间简单的画室,一个老师和一群学生。一坐就是半天,一画就忘却时间:忘了喝水,有时甚至能全天都不进一口水;忘了吃饭,直到肚子咕咕抗议才知已是半晌。简单应付几口,赶紧一路小跑回画室,因为,担心色料会干,重新配色效果总会有所出入;再说,争分夺秒总可以多画几笔啊!

 “如果你能耐住寂寞,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这是小范在学生面前念叨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啊,要想在一轮轮选拔赛中脱颖而出,直至问鼎省赛,首先就要坐得住这张冷板凳,小范身先士卒,陪着学生一坐就是几个月,寒来暑往,包括暑假,小范也是带着学生在画室中度过的。

 比赛结果再一次为小范的付出画上了瑰丽的一笔,这次省赛中,他带培的学生分别获得了“平面艺术设计”项目中职组的二等奖和高职组的三等奖。


2017   梦圆金牌

 对于小范而言,连续两年在“平面艺术设计”项目上所取得的成绩已是可圈可点了,冲进省赛并且拿得奖牌,也已可谓成绩斐然。因为这个项目的获奖,已是填补了学校历史上的空白,无论是备赛训练还是参赛过程,小范都是走在一条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路上。然而他牢牢记得他的三年计划:2017年,重拳出击,冲击金牌。他一边给学生也是给自己加油鼓劲,一边结合自己在这两年探索中总结的经验、经历的失败作出总结,调整,甚至创新。

  “开弓没有回头箭”,除了勇往直前已是别无退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佳,那段时间,小范已是“抛妻别子”的状态了。双方父母都在老家,两个才满五岁的孩子只能全部交予妻子照顾,好在妻子始终都是大力支持小范的事业的,妻子的毫无怨言也成为小范全身心投入、志在取胜的动力之一。他早出晚归,周末全程关在画室,两个孩子个把礼拜见不到爸爸已是常态……说到这个,小范至今都非常歉疚,他说,成绩的一半,也有着妻子的付出。

陈茹冰画作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训练出最优的质量,小范在扎实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的同时,也注重参赛的一些经验学习和参赛常规,“毕竟,我希望学生能稳拿金牌,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太重要了!”他广泛搜集了这一领域的各类赛题,精挑细选其中佳作,提供给学生模拟训练,以消除学生对试题的陌生感;同时他深晓,闭门造车肯定不行,必须让学生走出去,走到更高的平台,开眼界,长见识。为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手中不慌,范新军老师就带上学生经常外出写生,奔赴兄弟学校交流学习……

 在金牌获得者陈茹冰眼里,范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她说:“无锡市赛,我出线的成绩很不理想,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甚至对自己都失望了,甚至想放弃比赛。那段时间范老师不断与我交流,让我放下争夺金牌的包袱,告诫我金牌绝不是生命的全部,对艺术不带功利的热爱,才是追求艺术的本源,也正是源于这一点,我也才会放正心态一路坚持下去的。”

 陈茹冰还记得,在那个阶段里,范范老师真是用心良苦:训练得辛苦了,老师就鼓励她画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有趣的东西;调整放松了,再回到训练状态。这种交叉式的“训练”方式张弛有度,很好地调整了她的心态,事实证明,这种训练模式很有效果。终于,2017年,小范带领学生在“平面艺术设计”领域,用能力和实力,给学校、家长、学生和自己的亲人,送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三年圆一金牌梦!金牌背后的故事,深沉动人;备战摘金的过程,艰辛曲折。这块金牌,弥经三年,最终为胸怀大志,勇于奋斗,胜不骄败不馁的职校老师炫出灿烂的理想之花!


END

请长按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