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入心 挥毫余香——品读张家雁、刘庆功师徒书作
2021-06-18 08:42:38
习书之道,一须人品高,二须学养富。人品高下笔妍雅,不落尘俗,学养富则胸罗万有,书卷之气溢于行间。书法是一种状态、一种涵养、一种风致。张家雁游心于笔墨之中,其书作令人怡然神远。他磨炼的笔墨,非笔墨本身,而是笔墨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与审美境界以及心境之净化。陆放翁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点出书法家张家雁为书作中见出真机。张家雁生在书香门弟,其祖父和父亲书法艺术造诣颇深。少年时酷爱书法,笔耕不辍。当教师后,张家雁开始学习研究书法艺术,决心攀登艺术高峰,便进入如痴如狂的阶段。自1961年开始,每天早晨三点准时起床,专心利用夜深人静中三四个小时的时间专心致志的苦学,五十多年来日日夜夜从未间断。张家雁笔法多用内势,笔断意连,点画隔笔取势,空际用笔,有暗渡陈仓之妙。用笔势从内出,筋络相连,无点画处,气脉流贯,行笔不停,着纸不离,轻转重按。中锋出势,收发从容,牵丝不露形迹,张家雁在精熟用笔时臻得其妙,发笔承上笔势,收笔启下行气,或逆或藏,或收或缩,自然气足。他常把筋藏肉内,筋脉相连,气血贯通,以气不外露为贵,笔意流动,映带匀美,虽字字不相连属,但整幅布局,一气呵成。张家雁的行草通畅便捷,纵任奔逸,赴速就急,流利婉转,神奇变化,意态无穷。点画使转钩连,贵在自然,如流水快捷无阻。他的使转就是手、腕、肘、肩在运笔书写时的运动,要做到流畅贵在天天练习,持之以恒,熟练是流畅的必由之路。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张家雁在有“法”的基础上“悟”,有悟才能学得快,才会有创意。张家雁1987年毕业于江苏无锡书法艺专。他的书法作品"寿"。1993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文化学会艺术部授予的世界铜奖艺术家称号;1994年荣获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授予"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荣誉奖;1995年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部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颁发的95跨世纪翰墨艺术人才证书;1996年在台湾荣获至高评鉴特优作品奖;两幅作品在韩国汉城98世界美术大展中展出,并被韩国碑林园收藏。99年张家雁作品入选中国二十世纪中华民族书画长卷,他的作品和艺术简介已编入百年经典中国书法全集,入编共和国百位将军暨书画名家共庆建国五十周年书画精品集。主要著作有:《神》、《佛》、《龙》、《虎》、《福》、《寿》、《游逍遥乐逍遥人生真味》、《志大才疏学心高命薄抗》。作品已入编《跨世纪翰墨艺术家书画宝鉴》《海峡两岸越南三地书画名家选辑》《中国文艺工作者协会亚太地区名家书画集》。艺术传略载入《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华人物辞海大文化卷》、《中韩当代书画名家》等。张家雁徒弟刘庆功自幼酷爱书法,工作之余勤于练习,自2010年结识恩师并在张老师的指导下书法功力有所提高,当时由于公司很忙写字经常中断,自2014年10月1日正式成为张老师的弟子,每天早起坚持练字至今从没间断。2016年8月作品《忠孝》被山东省第三届农民书画艺术作品展被评为优秀奖,并发荣誉证书。自古就有“九达天衢”之称的山东德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德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射日”英雄后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大书法家颜真卿、邢侗等都在德州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印迹。 张家雁受到历代圣贤巨大影响,以其谦逊、好学、豁达的忘我精神,潜心研究书法并将自己对书法的热情灌溉给徒弟刘庆功,师徒俩人共同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Chinese artist——Jiayan Zhang
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
一级书法艺术委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
一级书法家
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中韩文化艺术
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艺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特聘书画师
一级书法家、研究员
刘庆功相关文章请点击
刘庆功的书法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