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故事> 王其成:梅花山赏梅

王其成:梅花山赏梅

2021-08-14 16:45:40



梅花山赏梅

 ▎王其成

    

送走昨夜寒雪,沐浴今晨暖阳,我们去梅花山赏梅。


南京梅花山梅园位于紫金山下,与武汉东湖磨山梅园、上海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并称为“中国四大梅园”。南京梅园上有梅花山,中有梅花谷,下有梅花湖,千亩万株两百余种梅花,依山傍水,次第开放,蔚为壮观。


虽然还未出正月,但山野间分明已春风骀荡。游人单衣简行,成群结队。枝头疏影横斜,道旁暗香浮动。徜徉在香雪海,沉醉于梅花谷,让春风吻上我的脸,让梅花三弄我的心,这个春天注定游目骋怀。


古人赏梅却不喜欢选择春天,他们的情调是踏雪寻梅。皑皑白雪之间,点点红梅初绽,香雪交融,冰清玉洁,可能更见精神吧。“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支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惧寒冷,能傲霜雪,是梅的风骨。“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暗香盈袖,雪中吐蕊,是梅的风情。


但这种风骨和风情我却不大欣赏。无论是一支还是数支,未免太孤独和单调了吧。“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孤芳只能自赏,是很难绚烂成一望无际的春天的。


古诗词中的梅是一支一支的,而我眼前的梅园,梅花湖边是一株一株的,梅花谷里是一行一行的,而梅花山上是一片一片的。一株一株是湖畔的新娘,临花照水,妩媚多姿;一行一行是赶春的少女,列队出发,夺人眼目;一片一片是集会的仙子,活色生香,光彩照人。点点花滴,先是汇流成河,继而浩瀚成海,密密麻麻,挨挨挤挤,层层叠叠,漫山遍野,盈眼怡心。这是春天的梅园,这是送走了风雪后旭日下的梅园。


梅花谷和梅花山之间的过渡是一个梅花盆景园。梅花是最宜入画的花卉,艺术家泼墨挥毫,择其一支,就能笔墨生香。因此梅花也适宜入盆,入盆即成画,入盆即是景,虬枝苍躯驮着或红或粉或绿的五瓣花朵,苍劲中蕴含生机,每一盆都是一幅翰墨奇香。


想起中学时代学过的一篇课文叫《病梅馆记》,作者狠批“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的审美观,现在看来作者的观点未必完全值得首肯,如果每个花枝都横平竖直,那也许梅花的韵味就荡然无存了吧。其实,“曲”何尝不是一种更真实的自然?


去梅花山赏梅是我首次萌动花心,其实我是不大喜欢梅花的。缘由来自那一句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名言: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苦”字,一个“寒”字,那么沉重,那么无奈,那么刻意为之。其实对梅花而言,开花吐蕊飘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给梅花贴上一张张道德的标签,什么松竹梅岁寒三友,什么梅兰竹菊四君子,使得梅花高高在上,远离人间。而这个春天,我看见梅花山上所有的人们都悠闲自在,有的漫步蹊间,有的徜徉花海,有的席地野餐,有的甚至在梅花树下打牌、健身,一任树梢梅正红、身边花自香。花与人和谐地融为一体,互相辉映,成为风景。


这才是真正的梅花,梅花山上春天里自然绽放的梅花。










  1. 许蒙多媒体电子散文集《有梦,做翅膀》

  2. 当仓央嘉措遇上纳兰容若,美醉了!

  3. 王其成:听晨(外一篇)

  4. 我为什么要写《追忆》

  5. 认真的雪

  6. 紫色爱情

  7. 西子:也许分开才是最好的结局...

  8. 第十一次相亲

欢迎扫码关注“速文艺”,欢迎向“速文艺”投稿

速文艺:只分享有质感的原创(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suwenyicom@163.com

↓↓点下方阅读原文欣赏速文艺历史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