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自然之友的普通会员,自然名叫滴水。作为一名自然之友苏州小组的成员,我把今年自己的一些学习和体会,观察和行动,汇报给这一年来关注和支持自然之友苏州小组微信订阅号的朋友。
一、学习片段
我和沃思花园有个约会
3月27日,我作为自然之友苏州小组成员到北京参加自然之友年会,参观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在北京平谷县的沃思花园(北京浅山区的一块农场,包括山地和平地)。这次活动,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参与活动基地生态隔离带的种植。大家戴上草帽,下地干活,挖坑浇水种洋姜。这一字排开,就是要让种下的洋姜,自然生成生态隔离带,伙伴们可真投入啊!
体会:沃思花园主要由长角羚和蚊滋滋(盖娅自然学校校长)来运营,他们两个是城里人,却要来这里过真正的农夫生活。其实这里可以叫田地、农场,也可以叫花园、山林,她是众多乡村里很普通的一片土地,但因为有了眷恋土地,热爱自然的人来耕作、守护,这片土地开始显得有些不一样。
小喇叭:沃思花园是进行自然体验和自然教育的基地,定期都有活动,感兴趣的可以报名参与。
自然体验师苏州集训营
看来我和盖娅自然学校很有缘,第16期自然体验师集训选在苏州的太湖之滨东林渡村。5月16-20日,我参加了这期的集训。本以为自己是热爱自然的人,体验大自然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这次在自然教育、自然观察,自然游戏,自然艺术与最后演练现场组织自然体验活动等几个环节中,都感觉到自然体验是我们重建与自然连接的关键一环。
体会:这是学习自然艺术环节中我的作品,是用色彩笔画出这半片树叶的另一半,画好之后再与原有的那半片树叶进行比较。我是没有画画基础的,但我却很用心地勾线上色,不敢相信最后真的给这半片树叶加上了另一半。但大自然是独特又难以描摹的,和原有的半片树叶对照,我想象和描摹的树叶跟原来的还是不一样。集训的老师冬青说:艺术是自然之子,自然之窗,也是心灵之声。
小喇叭:自然体验师是盖娅自然学校定期推动的培训,面向公众,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咨询和报名
自然学堂说空气
当然,自然之友苏州小组也针对当下的环境问题,结合苏州实际,开展一些环境宣传和教育的活动,“自然学堂”就是自然之友苏州小组推出的开放学习平台,每期都将以我们关注的身边的环境问题为主题,邀请对环境问题有独到见解和实战经验的人士主讲,欢迎各方参与交流,共同学习成长。今年7月份,针对空气治理议题,我们在平江路举办了这期自然学堂。
体会:近几年雾霾压城成为亟待破解的环境问题。雾霾危害我们的健康和生存的环境,如何应对则需要了解雾霾的成因,认识雾霾的特点,既需要技术手段,更需要科学依据。主讲人着重给我们讲解了室内空气污染的种类及应对方法;新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应对环境问题,首先要从学习环境知识,践行环保生活做起。
小喇叭:空气知识讲座和空气质量问题,可以关注自然之友蓝天实验室的活动,自然之友苏州小组已有两位伙伴参加“蓝天公益讲座讲师培训”,可以与相关方协作开展活动。
见面会上的法律课
12月18日,由自然之友北京办公室和自然之友苏州小组发起的自然之友苏州见面会如期举行,北京的伙伴带来了自然之友最近很多的转变和进展,尤其是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团队顾问林红老师的讲解,让我面对面地感受到法律人的严谨和坚守(说明一下,法律与政策团队是自然之友里面我最敬佩的团队)。
用法律维护我们应有的环境权益,追诉违法者的责任,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团队正坚定地前行。
刚刚发生的,就在太湖流域的环境公益诉讼。
2016年12月21日,自然之友、中国绿发会诉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市常宇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华达化工有限公司一案,在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与苏州工业园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为本案支持起诉单位。二原告、二支持起诉单位和三被告的代理人均出庭。
体会:用法律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是所有方式用尽之后的办法,毕竟法律介入的成本太高,但是环境的底线必须坚守,以法律守护环境底线,很有必要。环境公益诉讼必将加快环境法治的进程,推动社会各相关方正视环境问题的危害,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
小喇叭:如您想了解环境公益诉讼,可直接联系或咨询自然之友北京办公室的伙伴。
二、行动点滴
小桥问流水
结合自己去年参加的 “绿色种子计划”的水质监测网络课程,今年利用5月的两周,在苏州老城区官太尉河上的官太尉桥,定点取水样,并检测透明度、水温、PH、溶氧量等几个指标。
这是拼合的六天所取水样照片(5月21-26日)
体会:学以致用,可以帮助自己发现环境问题。通过选择身边的河流,定时定点检测水环境,能加深与河流的联系,观察到水环境的变化。
小喇叭:绿色种子网络课程在网上有公开的视频资料,感兴趣的可以结合自己关注的环境问题选择收看。
一个消逝的池塘
去年在火车上发现距离高铁苏州园区站东侧不远的一个垃圾池塘,并几次现场查看拍照。今年7月份通过电话和微博举报,但最后处理结果是直接覆土填埋,这样的处理方式有悖于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而池塘里面的垃圾仍然在那里(参考阅读原文,有这个池塘如何消逝的一步步的经过)。
体会:关注和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通过合适的渠道把环境问题曝光,并不是太难的事。只要留心留意,身体力行,就能参与环境监督和治理,改善身边的环境。
小喇叭:如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12369(环保投诉电话)和12345,也可通过微博和微信反映环境问题。
滴水走江湖
9月5号出发,从太湖金墅港水源地开始,经无锡、常州,到达宜兴,主要考察太湖在夏秋之际的水环境。由于今年夏季太湖长时间高水位,发现处于下风向的宜兴沿湖地带堆积大量垃圾,并随着高温天气散发臭味。
体会:关注环境议题,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更要去现场了解和调查。太湖是苏州的水源地,母亲湖,目前太湖水环境局部稍有好转,但整体仍然堪忧。从每个人,每个地方,不同角度来关注和治理太湖水环境,才能从源头上改善太湖的水环境。
小喇叭:如您关注太湖水环境,可参加“太湖守护者网络”,这是以志愿者为主体,依托绿色江南的专业指导而自愿加入的守护太湖的志愿者网络。
大阳山零废弃赛事
11月6日,大阳山举行跑山赛,自然之友苏州小组的伙伴和志愿者与自然之友主管零废弃赛事的伙伴协作,全程参与零废弃赛事(我因在外地,未能参加),遵循3R原则,即:Reduce(源头减量)、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回收利用),在赛前、赛中、赛后各环节中努力将新旧物品的消耗以及固体废物的产生减到最少、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回收,并在其他需要的地方重复利用,从而尽最大可能接近“零废弃”。
赛事结束,大家留影为记。
体会:环境的改善,最重要的是从源头就开始重视和治理,比如垃圾减量、资源化、无害化以及循环利用,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每个环节,我们都尽量做到零废弃。
各种大型赛事和活动,是倡导关注环境,践行环保的重要平台和机会,相关方可以通过协作,推动公众提高环境意识,参与环境治理。
小喇叭:与零废弃赛事有关的合作,可通过自然之友零废弃团队以及自然之友苏州小组商定。
三、滴水有期
关注身边环境,汇聚点滴行动,这是滴水参与自然之友苏州小组活动的出发点,滴水感谢各位对本订阅号的关注和支持!
自然之友明年将取消以每年会费注册的会员模式,推动更多捐赠人和志愿者参与和支持自然之友。加入自然之友的限制和程序更少了,支持自然之友的途径和方式更多了,期待更多的伙伴关注和支持自然之友,希望更多苏州的朋友加入到自然之友苏州小组!
祝元旦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