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杂志
第20170126期
小编按:2017年元月是个幸福的月份,有元旦假、有中国的春节,然而,在这两个节日间聚集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经方热血青年相聚在苏州相城,皆为苏州经方学习班而来,江南的绵绵细雨却遮挡不住大家追求经方的热情,回去后大家感悟多多,有再连续学习,有及时付诸于实践,有总结起以往的成功得失……
经方之缘
——感悟来稿(三)
杨黎黎 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旗伊敏河镇宏仁堂
我是中国北疆内蒙古偏远小镇的一名女中医师,大学毕业后跟随外公学习,外公喜用时方,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但常常被时方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困惑,患者病好了,却不知道是怎么好的。外公去世后自己一个人打理中医诊所,总觉得自己少了点临床上的经验交流,思路也总是"坐井观天"难以拓展。
偶然的机会,朋友从微信中发来了“无锡国庆经方班'招生信息,非常想参加,因为第一次知道黄煌老师是毕业那年看到的《十大类方》,有时开方时每每会想到书中简单易懂的漫画,有如林黛玉状的桂枝体,有水龙鼻头的小青龙水,有摔照片头上起火的逍遥散体,还有手握鸡爪肚子很大的大黄体…临床应用起来一一对应,感觉思路很快,但却没有机会再进一步深入学习。
2016年十月无锡经方班开班,由于我的小女儿还未忌奶,母亲便和我们一家四口一同踏上了"取经"之路,经过五天的学习,思路大开,信心满满,回家后便小试牛刀。小女儿十个月忌奶,两天后低热,不吃东西,便用了一剂"小柴胡汤",等二天热退也吃东西了。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姓高的女患者,58岁,被西医诊断为末稍神经炎,由于是经人介绍而来,并不太相信我这个年青的中医,所以陈述不太主动,问诊得知其患病已七、八年了,表现为整个脚面脚趾冷痛,穿鞋时鞋里经常有潮湿感,观其脚趾青紫色,足跟部有龟裂,嘴唇颜色暗,舌底静脉曲迂,因此想起了"桂枝茯苓丸证",又因其下肢症状较严重,所以合了黄煌老师的四味健步汤,患者说治过很多地方,效果不好,我开了五剂,心里也有些怀疑是否能够见效。几天过后,患者复诊,笑脸相见,说好多了,半夜不再疼醒,鞋里已无潮湿感,并拿来了一些检查单,让我把别的病也给看看。患者高兴,我自己心里也特别高兴,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之前也知道桂枝茯苓丸用于妇科疾病,没想到黄煌老师将其扩展到了其他很多疾病上,而且诊断起来并不复杂。"望唇色紫暗,舌底静脉曲迂,望下肢皮肤如蛇皮,望足易生冻疮皲裂,少腹压痛等⋯"以上便是面、腿、腹三联征,这是桂枝茯苓丸证的一个特点。之后用几种泻心汤治好胃病和失眠;用吴茱萸汤治好了头疼⋯从经方的运用中得到甜头,从疗效中建立了自信。
16年11月底又见李小荣老师要在苏州相城开班,很是兴奋,马上报名,定票,提前安排家中琐事,准备二次"取经"。因为自己常在辨证和选方两个关键环节上产生困惑,想再深入学习"方证对应"加上黄煌老师的”方、病、人诊疗体系“临床即可信手拈来,为准确运用经方开辟一条捷径。
再次坐在苏州的课堂上,已没有初在无锡班时那么多的困惑,对老师的讲课思路也较前清晰,暗喜自己水平已小有提高。
回家后,我总是积极收听患者的反馈,及时总结,觉得自己已初踏经方之路。患者治疗时间缩短了,很多病人二诊、三诊基本病愈,花费也少了。自己在揣摩中更清楚治愈的道理,无效的原因,对病因病机的了解更上了一层阶梯。
两次经方学习经历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激起了不断学习的热情。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有了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和毫无保留的分享,使我们这些基层医生受益非浅,我更加觉得青年中医要多用经方,多看黄煌老师的书,多参与经方师生交流,同时为经方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最后感谢李小荣老师为经方的传承所做的一切,让我们从井里跳出来,走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新目标,新方向
——2017年苏州经方班学习有感
——感悟来稿(四)
郑文艳 苏州
说起和经方结缘,不过两年的时间。虽然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但是毕业后一直在西医的病房和急诊工作,和中医完全没有交集。甚至在有住院患者要求中药调理时直接请中医科会诊,已经完全“西化”。现在回想,如果当年就信经方会用经方,那很多慢性病长期反复住院的病患应该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就这样过了七八年,转机出现在考取主治中医师后,就职在中医内科。此时最大的幸运是我遇见了同样爱经方用经方的张南生主任,他带我走上了学习黄煌经方之路,就像开启了新世界的一扇大门。
两年来,我通过自学黄煌教授的《十大类方》、《药证与经方》《黄煌经方医案》等著作,跟着张主任抄方,平时注意不断归纳总结,也有了一部分稳定的患者。但是由于对黄煌经方理解的不够深入,对"方人”、“方证”的把握不够准确,经常面临疗效不够稳定,见效时快时慢的困境。西医专病专治的思维也不时的困扰我,感觉自己的业务水平发展到了一个瓶颈。
这次“苏州经方学习班”的收获是巨大的,使我不但对麻黄类方、柴胡类方、茯苓类方、黄芪类方、当归类方、甘草类方这六大类方的方证理解更精确,还看到了很多典型“方人”的图片,观摩了老师们的众多经典案例,深入学习了经方的诊病思路。各位老师风采各异,相同的是对学员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尽管同学们基础层次不齐,但是大家都能从五天紧张的学习中得到不同的收获。非常感谢李小荣,薛蓓云,,梅莉芳,黎德育,苏强,王彪各位老师的精彩授课。他们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将宝贵的临床经验无私分享给学员们,大家不但收获了巨大的知识,还感受到了老师们作为经方传承者的无穷人格魅力。特别感谢相城中医院于吉超主任,如果不是他的鼎力相助,我很可能无法参加这样的盛会。
要感谢的人太多,此次五天的学习除了学到了很多经方的使用关键,最重要的是让我发现了自己在各方面的不足,为我接下来数年的努力明确了方向。
期待下次的重聚!
更多经方故事,请点击下面蓝体字即可查看:
申长龙“苏州经方班听课有感”
经方故事《七载中医梦,初识经方门!》
欢迎投稿
长期征稿,来稿请发至jingfangzazhi@163.com邮箱
关于征稿启事请点击:
经方人必看之“经方”征稿~
《经方》杂志
期待您的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