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价格分享> 案例征集 | 发现东方智慧,寻找活着的宗族文化

案例征集 | 发现东方智慧,寻找活着的宗族文化

2020-11-16 13:00:38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中国人对于故乡的眷恋,

源于中国悠远的宗族文化。







“宗”字从甲骨文、金文、篆文到楷书


“宗”的甲骨文字形是一座建筑物里面有桌的样子,所以其造字本义是祝拜、祭奠宗族祖先的庙堂。 


在中国,祖先崇拜兼具宗教性与伦理性,而建立在祖先崇拜基础上的宗族文化,是人们对个体生命与家族、社会、乃至天下这个同心圆关系的互动内核,至今依然流淌在中国人的文化血液里,无形中影响着我们与世界的互动方式。



文化无高下之分



钱穆先生讲“家族是中国文化一个最主要的柱石,我们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观念乃有人道观念,先有人道观念乃有其他一切。”


钱穆先生,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界、教育家


他认为,“商业文化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此为流动的,进取的”,而农耕文化可以自给自足,无需向外寻求,因此是静定的,保守的。所以中国文化精神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安分守己的趋向于和平的文化,此种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演进逻辑,与西方文化并无高下之分。


在农耕文化以及中国独特的地理气候类型的培育下,古代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观念、宗教观念以及国家观念从最古老的祖先崇拜,到逐渐形成宗教和伦理观念,中国人的“家族”文化不断传承,成为了五千年文明史中极具民间特色的瑰宝。



文明升级的需求



工商文明让人类走出了物质匮乏,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人们解决温饱问题并走向富足之后,却也衍生出了“后遗症”:在极端消费主义价值观的驱动下,一切都用物质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简化为利益关系,生活成为一场物质消费的盛宴,最终逐渐演化为消费过剩、信息过剩、狂欢过剩、空虚过剩、雾霾过剩……当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时,逐渐意识到传统中国文化中那些对于人性的关怀和人心的成长,正是这个时代呼唤新文明的过程中需要被重视和挖掘的重要内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工商文明代表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进精神,而东方农耕文明则蕴藏着厚德载物的静定包容。“宗族文化”是中华农耕文化最基本也最悠久的载体。



宗族文化的特征



1. 缘起:血缘、亲缘、地缘,是中国宗族文化的缘起,构成了中国人家、国、天下关系的起点,也是建立社群信任关系的基石。

2. 关系网络:家谱,人们透过家谱确立家族社群的参与者,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为道德伦理的建设和规则礼仪的维系奠定基础。

3. 场所:祠堂、家庙,是宗族文化传统上的空间依托,进而演化出村庙、义仓、书院等等社群公共空间,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互动。

4. 精神传承:家训、家风、家规,是宗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以家训展开代际间的教育传承,前人以生命体悟到的人文精髓,以文化表达与处事规则的方式沉淀,成为家族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

5. 功能:宗族文化,无论形态如何演变,往往在人伦和谐、经济互惠、教育、社区自治、慈善互济等方面发挥了真实的作用。



寻找活着的宗族文化



天地文化基金会“传承人计划”携手人人公益、古村之友,联合发起“寻找活着的宗族文化”行动,我们期望寻找当代以宗族文化为内核的优秀实践案例,深度挖掘和广泛传播宗族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索文化传承创新的方向。


/ 征集目标 / 


寻找10个以“宗族文化”为内核

以适合当代社会的方式展开的关于——

农村或城镇社区发展、家族文化传承、

现代商业或教育互助、跨地域社群共享发展等

活着的优秀实践案例


/ 时间 & 范围 / 


3月16日起,面向全球征集

/ 形式 & 成果 / 


❶ 主办方将委派资深媒体人和摄影师,到各地进行采写、拍摄;

❷ 通过媒体矩阵发布图文,并集结成册,形成宗族文化案例集,推荐给相关学术机构和智库;

❸ 邀请参加大型文化主题活动,展示分享宗族文化创新传承的当代实践。

/ 如何参与 / 

长按下方二维码,填写表单即可报名


联合发起方




联合传播方



- 或许你还想了解这些案例 -


江苏无锡华氏义庄



江苏无锡华氏义庄:财不足为后世计,德可致后世绵远


无锡荡口一带的华氏家族至今绵延了二十余代,之所以人才济济,长兴不衰,与其家族的传世家劝——《虑得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虑得集》取“千虑一得”之意,是华氏先祖华贞固为了引导后世、传承家风而制定。


荡口华氏家族六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还有着一件世代相承的家族大事——兴建义庄。荡口华氏义庄是明清时期规模较大、存续时间较长的义庄之一,有“江南第一义庄”之称。秉承始迁祖华贞固所订立的“忠厚传家,力行德义”之家训,荡口华氏家族代代相继,施行善举,借助创设和兴办义仓、义田、义庄、义学、义栈等多种形式,赡济族人,普惠邻里。


怀芬书屋


荡口华氏还热心办学。华氏族人华芬远创设“怀芬书屋”(后成为荡口第一座新式学堂——华氏私立果育两等学堂)。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伟长、两院院士钱临照、音乐家王莘等都曾在这里就学。几百年来,荡口华氏在壮大家族实力的同时造福桑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树立了良好的家族形象。




广东开平“仓东计划”



广东开平仓东村祠堂门口的晒谷场


2010年,旅港的仓东村后代谢天佑博士出资修复村中两座祠堂。本土侨乡文化研究学者谭金花藉此契机发起“仓东计划”,探索文化遗产保育、乡村建设等目的公益性事业,对仓东村建筑进行修复保护及社区营造,鼓励当地居民保存当地文化及延续传统生活方式,促进文化传承,也产生积极的社会治理效应。


2016年正月初五,仓东仓西村民共同组成的“仓前醒狮队”进村拜祭祖先


团队查阅族谱和历史文献,做村民口述史。经过多年实践,昔日沉寂的仓东村焕发生机,仓东村民逐步建立起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这种影响甚至影响到旁边的仓西村,在仓东村村场和祠堂修复并恢复传统功能之后,两村村民自发联合举办活动,形成一个更大的社区。该项目荣获201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优秀奖,得到国际的肯定。



关于天地文化基金会



天地文化基金会旨在结合文化领域和企业界的力量,支持和探索优秀中华文化的当代化创新与实践,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 人与自己之间更为健康持久的和谐相处之道;与此同时,企业家群体进一步对经济发展和经营哲学进行创新思考与实践,贡献于大众福祉。基金会是在许嘉璐先生和刘晓光先生的号召下,由一群企业界朋友共同发起成立的专注于中华传统文化当代化实践的公益组织。


关于人人公益



做有趣的公益,遇见更有趣的自己,人人公益是一个致力于传播公益思想,倡导公益生活的的平台。用炽热的公益之心加上专业的技术手段,我们用有趣好玩的方式做公益,让公益从未如此轻松快乐。


关于古村之友



古村之友是一个以古村与乡土文化保护为基,以乡村全面复兴、乡土社会长治久安为终极目标的非营利公益组织。研发与支持中心设于深圳市,为全国三十个省、近千个县市共计数万的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志愿者社群搭建平台、研发模式,共同推动古村落的全面保护与活化,是古村镇领域规模最大的专业枢纽组织。众志成城,为民留根。

图丨古村之友、thepapaer.cn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