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价格分享> 老练的采购经理人如何在职场游刃有余

老练的采购经理人如何在职场游刃有余

2020-10-17 16:11:40


妥协是一个低成本高受益的职场策略,其意义就在于,以非根本利益、非根本原则上的让步来保证对根本利益、根本原则的实现——换句话说,丢卒保车。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妥协,尽可能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面对分歧,守住底线、进退有度、适时妥协、求同存异,这远比一味固执己见更能达到目的。


所谓成熟,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你渐渐明白,工作的目的是把事情做成。给出路,而不是给态度。


柔软往往比刚烈更有效


狭路相逢。很显然,胡同的宽度仅够一辆车通行,必须有人作出退让。


这是前几天我亲眼所见的一幕。这场面让我觉得似曾相识,不是在马路上,而是在职场中。


方案A和方案B,究竟哪一个更好?项目报告的思路,以谁的意见为准?企业LOGO的风格,简洁明快还是庄重大气?一次人员的变动、一项规则的制定、一个市场的取舍……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


职场上的事,大多数时候并没有明确的是非曲直之分,适当的妥协就成了唯一可行的办法。


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公司的签约客户忽然提出更改合作计划,基本意向不变 ,只是具体程序上需要有所调整。但负责和客户接洽的小姑娘一口咬定,合同都签了,哪还有变卦的余地。其实客户那边也挺为难的,高层意见不统一,最后只好由大老板出来拍板——只不过,这个“板”和之前商量好的不太一样。


不管人家怎么解释,姑娘都言之凿凿:你们早干吗去了?说好的事情怎么能说改就改呢?我们公司已经在执行合同了,损失怎么办?


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字典里是没有“妥协”二字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话说的是两军对垒,你死我活,硬碰硬的较量。然而身处职场,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而非对峙,是解决问题而非激化矛盾。这时候,柔软往往比刚烈更有效。


绝大多数事情都不是二选一的问题


几轮接洽下来,谈判陷入僵局。客户甚至放出狠话:要是这样,我们就不玩了。姑娘也觉得冤枉,自己的每一步都是按照程序严格执行合同,为什么双方的合作关系几近破裂?


讲这个故事的朋友后来被老板派去收拾残局。他并没有直接知会客户行或者不行,而是在邮件中一一列出本次合作的共同利益和目前存在的分歧,并且综合各种意见,提出了几个新的解决方案。几个回合下来,客户接受了新方案,双方各让一步,重新修订了合同。

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非此即彼,Yes和No之间存在着千千万万种可能性。如果你铁了心要逞一时之勇,执着于分辨出谁对谁错,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这话说起来容易,但事到临头,不少人情急之下难免乱了阵脚。就像对峙在狭小胡同里的两个司机,难道他们不明白赌气不是目的,赶紧回家才是正经事吗?


所以当你突然陷入某种分歧时,一定先别急着说不。试着找找有没有第三条路,用“如果这样你看行不行”代替“必须这样,我也没办法”,或许可以发现双方都能接受的出路。


我曾见过出版社编辑和作者就图书封面的设计方案争执不休。出版社更多地从市场角度考虑,强大的调研系统反馈回来的结果是,浓眉大眼、冲击力强的风格会带来更好的销量。而作者显然更在意个人喜好,坚持疏朗俊秀、大面积留白的清新风。两套风格迥异的小样摆在桌上,每个人都在试图说服对方放弃,但显然,没有谁打算让步。


在仅有的选项里逼着对方改主意,事情往往就是这么一步步陷入窘境的。这件事其实不难理解:你对自己的判断那么笃定,对方又何尝不是呢?


幸亏设计公司的人站出来表态:要是两种意见无法达成共识,那么就再做一版新的试试。“如果这样你看行不行”,这话简直就像一句咒语,能瞬间瓦解剑拔弩张的尴尬。


本来嘛,之所以意见不统一,是参与者把这场讨论的目标设定为“在两种方案中选择一种”。但其实无论是谁,大家希望达成的目的都是一致的——达到一个尽可能好的结果。实际上,职场中的绝大多数事情都不是二选一的问题,要相信,只要你把选择范围拓展到足够大,总会出现一个众望所归的结局。如果现有的几个选项只能被一一否定的话,不妨另起炉灶,从零开始做加法,把双方都能接受的元素一点点拼凑起来。


给出路,而不是给态度,这是解决任何分歧的起点。必要的时候,也不妨退后一步,这时候的小小牺牲,往往意味着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胜利。


妥协也是有底线的


做建筑设计师的老同学常常被甲方各种莫名其妙的要求折磨得痛不欲生。更要命的是,每当他拿出一个新方案,对方似乎总能找到突破口提出否定意见,鞭策他可以做得更好。


人非草木,当你的意见被其他人公开质疑的时候,难免会心生不满。沮丧、委屈、失望、犹疑、惊诧、愤怒……无论是什么,都是最自然不过的本能反应。


心理咨询师常说的一句话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但在职场上,你只能把情绪留给自己,用最短的时间恢复理智,进入处理问题的状态中。要知道,无论是上司、同事还是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没有谁有义务替你做情绪按摩,或是竖起耳朵任凭你发泄负能量。你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尽快走出来。


“这人怎么这么麻烦”、“你要是觉得不好自己来”、“这种破事为什么总能摊到我头上”之类的话,自己心里说说也就罢了,千万别真的在办公室里脱口而出。否则,很可能还没等你来得及整理好自己的状态,就已经“出师未捷身先死”,被炒了鱿鱼。


遇到这样的甲方,老同学的郁闷可想而知。但他必须不断妥协,尽可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因为这一单合同就能给公司带来上百万元的收入,孰轻孰重,他清楚得很。


狭路相逢时逞一时之勇,通常都是情绪所至。亢奋状态下谁都难免出昏招,为了一个过了河的卒子和对方死磕,导致整个棋局分分钟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争执中,当你脱口而出“必须这样,否则我也没办法”的时候,小心,愤怒的情绪已经让你暂时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职场是强调结果的地方,而这里最重要的结果就是获得利益。在对峙状态形成之后,抱怨是于事无补的,激烈的情绪只可能让你一根筋地向前冲,放弃“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可能性,激化矛盾,让冲突升级。


谁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100%获得利益,这是最好的结果。只不过,职场的规则往往不是这样,它要求你必须想到最坏的结果,即你的最低目标、最低标准、最后底线。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妥协,尽可能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经过反复沟通,老同学逐渐摸清了甲方的审美偏好,并且和对方一起明确了在现有预算水平下,对设计要求的重要性排序。作为专业人员,他强调的重点是安全、合理、舒适。


所谓底线,既包括核心利益,也涉及职业操守。底线的作用就是提示我们,在分歧中哪些是需要坚持、绝对不可以让步的,哪些是可有可无、能够当作筹码一点点摆出或一点点放弃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冷静的思考、平和的心态。


你若分享,世界大不一样

无锡采购与供应链协会:WXPSCA

无锡采购与供应链协会(Wuxi Procurement & Supply Chain Association)成立于2009年。协会致力于传播和推广先进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理念;致力于推动无锡地区中小微企业在供应链运营中的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的提升;致力于为更多从事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经验分享和学习交流的平台,与朋友们携手成就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职业发展之美,让采购与供应链成为推动企业提升竞争力和持续创新的车轮!

欢迎加入无锡采购与供应链协会--采购菁英职业交流QQ群:369135812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喜欢本文的亲,欢迎转发或在页尾点赞哦!


此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的标注有错漏,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更正或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谢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