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价格分享> 【书楼】朱龙湛千明楼:独辟蹊径,千明难成(上)

【书楼】朱龙湛千明楼:独辟蹊径,千明难成(上)

2021-01-30 13:11:53

朱龙湛先生在藏书上有自己独特的主张,虽然他收藏的品种很多,但在藏书方面却只藏明版书,据说他的这种藏书方式是郑振铎给他出的主意,郑振铎曾跟他说:“明去宋元未远,所刻亦不乏精版。今之视明,固犹乾嘉当日之视宋元也。”郑振铎的这几句话说的有些道理,他说明代离宋代和元代并不久远,而那时所刊刻的书也有不少很精湛,今天距离明代的时间就如同清代的乾嘉时代距离宋朝和元朝的时间。如此推论起来,那么现在看明版书就如同乾嘉时候的藏书家看宋版书那样,稀见程度基本相当。郑振铎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也就是他所说的“今天”。



弄堂名称


郑说这句话到现在,又过了80多年,用市场来检验他的这个判断,确实有几分道理,但也并不完全如他所说,因为明刻本即使是其中的精本,如果以价格衡量,还是达不到宋元时期宋版书的价格。如此说来,收藏品也有其独特性,那就是涨者恒涨。有些普通书并不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有价值,虽然说所有的书都在慢慢地涨价,但从上涨的幅度上来说,还是区别很大。


当时郑振铎还跟朱龙湛说了这样一句话:“子毋以明刊而薄之,更逾十年,求明刊当如今日求宋元而更难也。”郑振铎劝朱说,你不要轻视明刻本,过了10年以后,明刻本收集的难度就如同今天找宋元本一样的难。这句话在今天来看其实也不尽然,而今宋元本收藏,尤其是其中的名本,已经极其难得,但明版书别说过10年,即使过了80年,依然也没有受到太高的重视。当然,我所说的只是普遍现象,明刻本中的稀见品种,尤其是明初本也确实很难看到,但是郑振铎所说的是明刻本中的普遍规律,而非特别品种,这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看来,预言是何其之难,即使大家也是如此。



这个弄堂内唯一的古建铭牌


总之,朱听信了郑的劝告,他开始广泛收集明刻本。朱龙湛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并非是别人说了他就完全相信,而是进行了一番的查证。朱龙湛的查证方式也有些特别,他是从清代翻刻的明人别集下手,查证之后,他发觉明代人的别集被清代人翻刻者只有一、二成,大多数明人别集都流传稀见,于是他相信郑的预言有道理,由此开始广收明代所刻之书,尤其关注明刻本中的集部和史部。他当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能够凑齐1000部,因此他给自己的藏书室起了个堂号,叫“千明楼”。为此,他请了叶恭绰给他写了这个堂号。可惜的是,后来赶上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他的这个宏伟目标最终没能实现。按照资料上说,他藏到了400部明刻本,也有的说藏到了430部,总之离他的1000部的目标还差了一大半。



我误以为这个院是朱龙湛的旧居


朱龙湛的收藏确实有着家学,他的祖父朱春潜、叔祖朱富基和他的父亲朱梦华都喜欢藏书,尤其他的父亲藏书量较大。当年宁波藏书家李思浩所藏,后来大多都归了朱梦华。,钱让他从《二十四史》下手。有资料说,朱龙湛竟然将《二十四史》通读了三遍,这个说法真让人吃惊,因为《二十四史》毕竟部头太大了。也有的资料说,这《二十四史》中,辽、金、元三史,他仅读了一遍,而非三遍。即使如此,他所下的功夫也够吓人。读完正史之后,、枊宗元、欧阳修、苏轼、归有光等人的文集,由此他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国学功底。读到这一段让我很是气馁,因为朱龙湛所通读的这些著作,至少到今天,我一部也没有通读下来。


后来,朱龙湛考上了武汉大学经济系,从此校毕业之后,他就参加了工作,而这份工作也同样是常人所难得者,因为他给荣德生当秘书,工作上负责掌管申新纱厂和福新面粉厂,同时还兼任着荣氏家塾“豁然洞读书处”的教学工作。,。



敲开了门,里面的小院儿很恬园,但可惜不是千明楼


朱龙湛不但是学问好,同时也喜好书法和绘画,这可能是他父亲基因的遗传,因为朱梦华也同样喜欢书画,在朱龙湛29岁的时候,徐邦达在大观堂给他们父子俩搞了一场书画连展。当时展期是三天,据说里面的作品全部被人订了下来,而最为畅销者,是朱龙湛所写的小楷《洛神赋》,据说这一件作品就有36个人要求订购。可见其书法功底确实了得,他的这个功底可能来自于收藏,因为朱龙湛除藏书之外,还收藏《兰亭序》的各个传本。这个专项收藏他竟然搞到了80多个品种,,现在所剩余的一半他曾拿出来参加过绍兴举办的“兰亭书会”,为此还被此会聘为名誉顾问。


我们还是接着说朱龙湛的藏书。周退密和宋路霞所著的《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里面是这样咏叹朱龙湛的:


梁溪一老腹便便,皕宋千明两可传;

玉璞金题犹有在,借瓻都上万珠船。


由此事可知,朱龙湛很富态。这个形象我倒觉得很可爱,因为看到古代藏书家的绘画形象大多都是骨瘦嶙峋,好像不悲苦就难以有成就。由此可看,朱龙湛是一种快乐的收藏,这才给今日的有钱人搞收藏增加了许多的动力。


关于朱龙湛的收藏情况,《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先生家学渊源,于诗词绘画、书法篆刻、金石拓本、版本目录靡不讲求,尤嗜书如命。所藏以书画艺术论著、人物传记、年谱、方志和无锡乡邦文献为主,喜明人集部,曾发愿收满一千部明版,故颜其居曰千明楼。藏有明曹学俭《石仓诗选》(残帙)、明初刊本《越绝书》、永乐刊本《俟庵集》、宣德刊本《翠屏集》、正统刊本《宛陵集》、成化刊本《贞观政要》、天启刊本《西峰表正琴谱》等等,钞本有《钱牧斋文稿》等。至解放初,藏明刊达433种,清初精刊153种,全部藏书逾十万。”由这段描述可知,千明楼里确实藏了很多的明初善本,这些书也的确难得。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