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月前,北大教授钱理群与夫人“卖房入住养老院,每月房费2万”的消息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几天前,无锡101岁老人刘成心因“世界那么大,必须去看看”成功办理护照亦成为热门新闻;当然,更有“小区居民为何对就近养老院说不”、“ ‘候鸟’老人叩问健康养老产业链”等等新闻的曝出……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折射出中国式养老的新变化、新需求,更对养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中国的养老产业正面临巨大的危机,同时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 或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 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人已超2亿,而且每年新增800万,2022年以后,每年新增老龄化人口更是达到1200万以上。根据预测,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至4亿,205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更是会达到峰值近5亿,届时每3个国人中即有一位老人。更令人忧心的是,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1亿人,60岁以上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
摆在当下中国人面前的,是一副越来越沉重的养老负担。老龄化危机拷问的不仅是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样也是整个养老体系。“以市场化方式缓解养老压力”,正在成为共识。
危机意味着机会。
总体而言,中国的养老市场才刚刚起步,众多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产品单一。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1.6万个,虽比上年增长23.4%,可需求仍然远远无法得到满足。如果依照机构养老人数占老龄人口5%的国际通行标准计算,中国尚需1000万张床位。此外,专业人才也同样急缺。据悉,目前中国的养老人才缺口近500万人,医疗人才缺口数十万人,而这一数量将随着老龄人口的迅速上升而增加。
这些缺口仅为刚需的一部分。8月26日,作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审议通过。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养老产业,特别是高端养老产业或将迎来类似过去十年地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期,上文提到的关于养老的热点新闻也从另外的角度印证了这一点。与以往不一样,中国社会越来越强烈地需要高质量的、有尊严的养老生活。
“养老市场是一片大大的蓝海,到达这片蓝海的道路虽然难走,但路径清晰。有实力、有眼光、有情怀、志在长远的企业可以提前布局,潜心打造真正适合中国老人的产品与服务,到2023年左右,中国养老市场一定会出现一批连锁化的、做出规模的成熟企业。、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乌丹星预测说。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