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价格分享> 我是吴亚军,这是我的故事

我是吴亚军,这是我的故事

2023-05-25 17:04:50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就是道听途说。


---------------以下是正文-----------


我是吴亚军,这是我的故事。


每个女人,内心深处都渴望做一个幸福的小女人。我没有兴趣做大女人,谁不盼着被宠被爱。


很多事推着你往前走,逼着你改变。特别是后来做了龙湖。


即便如此,我很长一段时间把龙湖当作小公司,活着,活下去就好。


公司初创,天天都有无数的小考、中考和大考。别人都说要发展规模,我就想着船小好调头。


市场好不好,我们家底薄,不去想那么多。龙湖在重庆起家,码头熟,犁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回过头来看,现在的老大们,包括中海、万科08年前都在全国布局;后来进入高速发展期。


说实在话,我不嫉妒。说一点都不嫉妒,也是假话。


做规模,钱从哪里来,人才从哪里来,这些都是问题。不是没想过,想想太难,也就算了。


形势比人强,市场变化很快,想小而不得。就一口饭,有你就没有我的,怎么办?


想了好几个晚上,听了很多意见,最后还是做规模。


有一个底牌,这些年,龙湖培养自己的年青人,已经成长起来了,心里稍为宽了点。


还有一件事要办,上市找钱。


其实,上市和全国化布局,是前后脚的事情。特别是上市后,龙湖加快了全国化的布局。


所谓全国化布局,当时的想法是,到有钱人扎堆的地方去。


所以,去了长三角和环渤海,以前者为主。


很多人说龙湖是小脚女人,步子慢。


如果这一波行情赌对了,估计很多人就不会这么说了。


09年到11年,到长三角的同行都赌错了,包括我自己。这一时期是长三角房价近5年的最高点。


不能拿贵地,又是在市场高点拿地,结果就是龙湖拿了贵地。


2011年市场不好,龙湖更难受。


自己约的炮,含泪也要打下去。


所以,我一方面叫停全国拿地,另一方面提出“近城区,扩纵深”。


“近城区,扩纵深”,当时提的时候,心里很苦。


上市前,错失市场机会;上市后,一脚踩空市场,紧急刹车,调整战略。


所以,我们后来对外只强调单体城市的占有率,要在进入的城市里拿第一,也有难言的苦衷。


但这又多多少少影响了后来的下一轮的规模扩张。


有时候,对对得错,错错得对。一丁点的错误,满盘被动。


有些企业,错了黄了;有些企业,错了有人买单。龙湖是前者。


所以,我想找一家特别说得明白、做得明白的同行学习。


11年的时候,有一家企业让我很震惊。别人都在缩,它却逆势扩张。


这家公司就是中海,我很奇怪,就找人专门去研究中海,特别是拿地策略。这一研究反倒让我重新认识了这家企业。


后来,龙湖学万科,也搞个“海盗计划”,从中海挖人。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心结。


直到今天,我还会说,龙湖家底薄,少花钱多办事。


拿便宜地,一直是我的主张。但有些便宜咬手,不能沾。


在这轮扩张中,龙湖选择了旅游地产,原因很简单,地价便宜,出利润。


但这个方向,又踩错点,找错了城市。


我们去三亚晚了,肉早被人家给占了,有的已经吃饱了。比如碧桂园、雅居乐下手很早,赶上了海南的低地价时代。


当时重点选了烟台和云南,就是北乔峰南慕容。


可惜烟台不是乔峰,云南不是慕容一脉。


做旅游地产,要有世界级自然景观资源。烟台和云南这两块地,至少现在看来,还需要耐心和时间。做地产,最怕的就是时间黑洞。


而且,我还有一个心结,这两块地拿贵了。


龙湖人聪明但不狡诈。但也不能怪别人,只怪自己学艺不精。


很多同行都犯了类似的失误。


烟台一期卖了30个亿后,就走不动了,怪我一直犹豫,有很多顾虑,14年才最后下决心。


云南抚仙湖,跟烟台前后脚的项目,也是类似的情况。


人要是走背运,喝凉水都塞牙。


商业地产是时间的玫瑰,急不得。


当时很多人说,住宅+商业,双轮战略。我也是很自信,感觉商业在重庆做得不错,可以跟住宅一样复制。


就把每年超过10%的利润,给到商业。


理论上都是对的,但龙湖家底薄,这又把有限的资金分出去,接下来的扩张,龙湖准备的“弹药”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虽然我们宣传说龙湖的商业部分利润能覆盖借款利息。


其实,明眼人知道,这点现金利润还是太少。国际评级机构也并不在意这一块。


说实在话,做企业,利润要摆在第一位;当规模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时,利润要让位于规模。


规模和利润,经常在我脑子里打架。这也带来很多问题。


比如说,龙湖在很长一段时间,分公司的年终奖奖金池的计算公式是:


当年结算利润*平衡积分卡*一定的提成比例


直接影响年终奖,其实就是平衡积分卡


平衡积分卡里的大头就是ROIC。


公式就是:


ROIC=EBIT(1-税率)/(有息负债+权益)


这里也有满足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的成分。


分公司总经理为了更高的年终奖,必然就要做两件事:


一是要速度,卖得快;


二是要利润,卖得贵。


有取就有舍。快就要赶工;贵就要控制成本。


有些分公司做得很激进,公司的品牌确实付出了代价。


比如无锡的项目,在10年开盘很好,交房问题多多,而且还延期交房。


名声坏了,就不好做事了。


后来,我调整了平衡积分卡,把工程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权重,提了提。


这些,都是成长中的问题;成长中的问题,用成长的办法来解决。


我很少去指责说是某一个人的责任。


感谢付出的学费,感谢岁月,我一点都不后悔。


从中海挖来了意中人,进一步控制了成本。


其中每平米钢筋含量指标调整最成功,我还发了奖金。


逆周期拿地越来越得心用手,越来越放下原来的包袱。


15—16这一波行情,龙湖没有再错过。今年800亿的销售额,我很满意。龙湖的销售数字,一向不掺水分。


这几天,有媒体炒作我出来路演了。


这些年,一路走来,很累,出来透透气,睛天打伞,多找点钱。


接下来,龙湖会不会犯错误?


是人就会犯错误,企业同样如此。


太多的教训,只能让我们走得更稳。


800亿的龙湖,不仅是腰变粗了,而且是更健康。


(PS:有媒体朋友私信我说,龙湖不喜欢逆言,逆龙鳞的文章,会想尽一切办法删掉。曾经是媒体的同行,更何况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我一直相信,开放、包容的谦卑心态,会让龙湖走得更稳更从容更健康。不能再把所谓的负面文章,变着法子跟品牌部的年终奖挂钩,要马上取消。)


延深阅读:

宁高宁:在狼多的行业如何做老大

螺纹钢、海盗与地产大周期

这么短的时间内,泰禾公司债AA升格为AA+,太神奇了!

旭辉隐藏了哪些惊天真相

天鹰教为什么回归明教怀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