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倾情力作
医建行业智慧结晶
本文摘选自《中国医院建设指南》,版权属于“绿色医疗建筑”公众号所有,转载请申请授权并注明出处。
智慧医院是数字医院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医院就是在医院各个业务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达到信息的高度集成和融合,以多知识融合的决策方法和多系统兼容的知识表达方式为特色,充分应用人工智能、知识库、数据仓库与挖掘、最优化的方法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实现医疗流程最优化、医疗质量最佳化、工作效率最高化、绩效评价自动化、决策方法科学化。智慧医院是一个渐进和长期的过程,至少包括以下9个条件。
1.先进的建设理念
建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业务人员为主体,全面提升决策管理和诊疗水平”的建设理念。“以病人为中心”应贯穿信息建设与数据整合、数据利用服务的全过程。
2.全面的应用领域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构建面向临床业务、患者服务、资源保障、医院管理、决策支持、内部沟通、外部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平台。从业务领域上看,能够对医院所有的业务领域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管理。
3.全程的环节管控
智能化贯穿医院业务的每一环节,能够实现全程追溯和管控。以病人为中心,对患者实现全程智能化服务,从诊前、诊中和诊后每一环节都能实现智能化的服务和提醒、提示;以临床为核心,实现闭环医嘱功能,对诊疗实现全程智能化处理;以管理为导向,对对象实现全程智能化管控。
4.优化的业务流程
建立与智慧医院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岗位设置合理,人员职责分明,实现全智能化的门诊流程、病房流程以及其他业务流程,简化就医过程,业务流程优化,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整体效益提升。
5.规范的数据管理
实现各系统统一索引、统一注册,实现统一数据管理与数据利用。规范的数据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有主索引的概念,建立包括病人、工作人员、资产、医嘱等所有对象的主索引;其次,要有数据中心的概念,以主索引为纽带,建立完整的、一元化的数据中心,把分散在不同业务系统中的医疗、业务、流程、管理等数据进行有机地整合,实现高效管理,为上层应用服务提供最根本的数据源支持。
6.无纸的应用环境
无纸、无胶片和无线网络是数字化医院基本的外在特征,医院应尽量少用乃至不用纸张和胶片。
7.完善的标准体系
信息标准化是信息集成化的基础和前提,并把软件的标准化建设作为医院与国内外接轨的重要保证贯穿始终。智慧医院建设应普遍采用HL7、DICOM3.0等医疗信息交换和接口标准。同时系统中各种代码如疾病、药品和诊疗等代码应采用国际或国家统一的标准代码,甚至医院内部的病人ID号也应尽量采用统一的代码如身份证号码等,以便信息能够方便地交换和共享,信息标准化是信息集成化、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和前提。
8.稳定的基础平台
一是系统要能够高效运行,响应速度能够满足应用要求;二是系统要能够安全稳定,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是系统设计与规划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建立紧急恢复和应急措施。
9.智能的应用系统
完善的知识库和辅助决策支持等系统,使得系统不但具有普通信息处理的功能,还可以提升人的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临床业务智能化、管理决策智能化、患者服务智能化、资产管理智能化、医院物流智能化、楼宇建筑智能化等。临床智能化就是要实现以医嘱为主线,构建完善的临床信息系统及其信息融合,人性化的临床数据展示,支持及时和最优化的床旁即时数据收集、临床决策支持、医疗智能导航以及智能化的安全医疗和规范医疗管控;管理决策智能化就是实现医院管理相关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全新的管理知识库建设及应用,结合信息化数据采集、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的功效,通过建立强大的管理数据仓库、综合绩效评价和辅助决策支持等系统,医院管理决策完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医院管理和决策水平;资产管理智能化,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医院环境中包括医疗设备、器械、药品、人员、计算机设备等各种对象中,然后将“物联网”与院内现有计算机网络整合起来,实现人和物的有机整合,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业务,达到“智慧”状态。
信息模型应该是业务模型的信息展现。医院的业务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为核心、以医嘱为主线”,与现在基于传统HIS的信息模型不同,新型智慧医院就是按照这个业务模式来建立的。智慧医院的信息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医院信息模型
作者介绍
沈崇德 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赖金林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信息标准委员会HL7研究组副组长
为答谢广大粉丝朋友们的关注和厚爱,绿色医疗建筑特别推出“医悦读”系列图书摘选内容回馈读者!欢迎持续关注!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猛戳!
抢购 8折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