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何许人也?——中国物联网领军者。他慧眼识新机,早在1999年就开始着手研究传感网技术。几年后,一个新名词――“传感网”或“物联网”进入人们的视线,他说“我想让大家知道,我国并没有跟随外国的脚步,这是我们的原创,我们的创新品牌。”他创立的物联网的基础理论体系——感知社会论,首次阐释清楚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并建立起了基础理论体系。该理论被国际标准所采纳,被国际同行认可。
近日,本刊专访了刘海涛院长,听他讲述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如何走出困局。
【记 者】 您认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情况如何?
【刘海涛】作为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支撑,物联网产业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如果说,互联网因为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创造了一个“信息地球村”,那么,物联网就是实现了物与物的相联,从而创造了一个更加真实、客观的“实体地球村”。
物联网最早是在科技圈里比较热门,最近几年,国际产业界、经济界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我们在物联网这个领域起了个大早,我们团队做物联网是从1999年开始的,我作为科学家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开始着手推动相关方面的研究。,我作了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的汇报,得到了总理的认可,。省委李强书记把物联网产业定义为“一座庞大的金矿”,并明确指出物联网将成为撬动江苏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支点,这让物联网产业的从业者对未来增添了更多的信心。
【记 者】 目前物联网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刘海涛】首先,物联网产业一开始的发展路径就走错了,一开始走的是需求牵引之路,需求牵引必然导致一个又一个的用户、一个又一个的场景用以解决相对应的现实问题,这必然导致物联网的碎片化。因此,物联网的发展应当走供给侧改革之路,即“共性架构+应用子集”模式。
其次,现在最大问题是互联网思维已经笼罩了整个中国人的大脑,如何突破互联网思维对人们思维方式的禁锢,全面建立物联网的思维方式,对物联网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现在不仅仅是人们用互联网思维在思考物联网,还把物联网划为互联网一部分,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愈加严峻了。
再次,政府思维也要进行转变。政府出面搭好推动研产融商深度融合的平台很重要。比如说物联网金融,其实物联网金融就是要解决互联网金融的一些风险问题。像互联网金融,现在银监会也好,证监会也好,央行也好,都在严格地监控,他们就会把物联网金融划到互联网金融中去。本来是解决问题的,结果把它划分进问题一类。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要对物联网金融有所了解和认识,这件事情才能真正地推进。只有推动研产融商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发展,才能真正促进物联网金融的发展,企业的能力有局限性,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撑。政府搭台,我们才能唱戏,政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记 者】 您刚刚提到了物联网产业当前发展存在碎片化问题,要实现产业规模化应当从何处着手?
【刘海涛】由于不同行业的应用各不相同,导致产品形态、体系架构、平台、模式、服务等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行业的不同应用场景也会缺乏联系、互不相融。碎片化应用导致在每个细分行业里物联网都不够大,产业规模化就无从谈起。
在首届国际标准化大会上,我们提出“共性架构+应用子集”的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物联网在不同行业有一些共通的东西,把这些相同的部分提炼出来就形成“共性架构”,把不同的部分甩出去就是“应用子集”。目前,这一方案已被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所采纳,“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物联网示范项目在国家发改委立项,并已在无锡落地。今年以来,该技术成果转移带来的收益已经超过8亿元。随着物联网关键技术和示范应用的逐步突破,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走出“碎片化”的尴尬。当然,要真正解决产业规模化的瓶颈问题,还需打破行业间的利益壁垒,推动建立各行业都愿意遵守的标准化架构,以及在国家层面给予相关政策的引导,推动物联网技术、产业模式的顶层架构设计,真正破解物联网碎片化应用的问题。
【记 者】 物联网是如何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孕育新业态新模式的?
【刘海涛】物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我看来,产业并无传统与现代之分。产业是用户需求的体现,传统与否的区分只有手段与模式。物联网的线上和线下是同步、没有差异的,物联网对实体产业的改造,提升的力度和空间会远远大于互联网,其发展必须和传统产业紧密结合。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创业之前我贷款2500万元全资收购了一家已有14年历史的给电网配套的小企业,基于“共性平台”体系对该企业进行物联网化改造,两个半月后公司实现了10倍的增值,我将其卖掉掘到了下海经商的第一桶金。第二个例子是我用800万元收购了一家传统安防的公司,把“事后追踪”的传统安防变成了“事前预警的物联网安防”,13个月后作价5.5亿元,实现了70倍的融资。用物联网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为我们团队创业初期带来了巨大收益。改造比创造快,创造的是物联网技术体系,改造的是传统产业。
摘编自《群众》2017年第6期,原标题为:《始终站在物联网发展风口——访中国物联网领军者刘海涛》
作者:包咏菲 朱 瑾
责任编辑:包咏菲
图文制作:高玲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群众》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qunzh_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