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价格分享> 让证据说话!熙颐影业发声回应麒麟“诽谤”言辞

让证据说话!熙颐影业发声回应麒麟“诽谤”言辞

2021-09-01 11:08:33

第一制片人编者按《血战钢锯岭》自上映以来获得一致好评,斩获本届奥斯卡六项大奖提名,电影内容精彩纷呈,电影背后的恩怨纠葛也是跌宕起伏,熙颐影业与麒麟影业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如今一场“闹剧”也要落下帷幕,熙颐影业例举诸多证据对麒麟影业提起诉讼,关于署名权、,此次回应道出了两家公司自相识到产生矛盾撕逼的前因后果,这次的纷争虽然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可它也给业界的同行提供了一个有助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案例和成长的苦痛,至于谁是谁非还是让法律说话吧。


近日,熙颐影业及其负责人因人气大片《血战钢锯岭》卷入与麒麟影业的风波。影片于2016年12月由熙颐影业引进中国,与北美上映仅隔月余,几乎与全球同步上映。这部创造多个进口片记录的影片尚未下线,麒麟影业指责熙颐影业“删除联合署名、制造骗局、玩空手套”的说法就不断见诸网络。

“作为一支具备华尔街和好莱坞双重职业背景的创业团队,熙颐影业一贯秉承守法信法的原则,相信一切争议都应放到法律的框架下去解决,任何说辞都需要在证据链的佐证下方能成立。加之影片当时还在上映,并没有选择第一时间站出来反驳,而是希望等到影片下线再通过法律途径向对方提出诉”。如今,这家新兴电影公司终于决定向媒体也亮出文件证据,揭露这次恶意诽谤事件背后的真相。

 《血战钢锯岭》:版权方之争,

麒麟影业最先开炮的是关于《血战钢锯岭》的署名权问题。按照麒麟的说法,麒麟影业是《血战钢锯岭》的联合出品方,并拥有该片版权。但在国际上映的版本中,麒麟影业(Kylin Pictures)的署名并未出现在片头,只在片尾和另一家公司共享一页署名,在中国上映的版本,连这个署名也没了。

12月26日,麒麟影业以“中国特供版片头”为噱头,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当着诸多媒体记者提出,“希望中国地区的发行商熙颐影业就麒麟影业署名‘消失’事件给予书面情况说明。”同时,其公司发言人——麒麟影业高管史雷永还在发布会上反复强调,自己是该片的“版权方”。

当天,熙颐影业公开发布“关于电影《血战钢锯岭》中国版权的声明”。声明中指出:作为《血战钢锯岭》全球联合出品方(除北美)及中国版权方,熙颐影业合法拥有电影《血战钢锯岭》在中国地区的所有相关权益及权利,且并未与麒麟影业签署任何协议或合同。

此外,在这场发布会上,麒麟影业向媒体控诉熙颐方面拒绝就此事与其沟通回应。熙颐影业提供的证据却显示,在此次新闻发布会召开之前,曾经多次与其进行沟通,并且始终坚持,麒麟影业如果想要证明自己拥有合法的署名权,请向中国版权方提供相关有效文件材料。

                           

麒麟影业却自始至终都没有提供一纸文件,反而是熙颐影业方面整理出超过25份,包含有各方签名和盖章的版权链文件,其中包括从原型授权到项目公司各个环节所有版权持有方的授权,从合同内容到签署页,一应俱全。但是无一例外,这些文件中全部没有麒麟影业(Kylin Pictures)的名字。

如果真是如麒麟影业口口声声说的自己是该片的版权方,25篇版权链上为什么没有这家公司的名字 。熙颐影业负责人回应称,麒麟影业在网上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合同只有部分截图,并没有显示最后的签署方部分,无法确定其签约主体,熙颐影业申明多次请麒麟影业提供补充材料,确定其合同主体以及相关权益。

该事件发生时,《血战钢锯岭》仍在各大影院热映,为了不让这场争端喧宾夺主影响到影片声誉与观众观影诉求,熙颐影业希望这件事情在网络上自然平息,同时积极整理证据链,争取在法律的框架下解决事端。

2017年1月12日  ,,申请认定Kylin Pictures Inc(麒麟影业)和Kylin Pictures International, Inc.(麒麟国际影业)“无事生非,别有用心或无动于衷地无视原告的权利,且恶意欺诈、打压、图谋不轨地伤害原告人。”要求“被告收回虚假言论,并公开道歉。”并给予原告,“与审判证据相一致的损害赔偿金。”

“我们相信法律的公正,也希望用法律来保护和捍卫我们的名誉。”熙颐影业负责人表示。

《日月人鱼》:延期究竟为何?

麒麟影业与熙颐影业的另一个纷争体现在电影《日月人鱼》上,影片由麦克纳马拉担任导演,比尔麦肯尼柯和韩薇等任制片人,国际巨星前007皮尔斯布鲁斯南,加勒比海盗5新女主卡雅斯考达里奥以及中国影星范冰冰主演。故事改编自荣获星云奖的同名小说《The moon and the sun》,这部小说的受欢迎程度比肩当红IP权利的游戏。

熙颐影业与麒麟影业的相识相交,正是缘于这部影片。

融资多阻:麒麟影业的“买办”身份

2013年的上海电影节。在美国从事制片工作的熙颐影业创始人韩薇与其合伙人比尔麦肯尼柯正在筹拍《日月人鱼》,全片预算资金4020万美元。当时,影片已经有部分投资,但由于各种原因,签约投资方的资金迟迟没能到位。比尔和韩薇不得不再次带影片回国融资。

在上海电影节,双方首次结识,庞洪号称自己曾在国内操盘魔幻影片《画皮》、《画皮Ⅱ》,令比尔与韩薇对他的感觉一见如故。庞洪也表现的非常爽快,迅速做出对《日月人鱼》项目投资2000万美金的承诺。然而庞洪并没有百分百的向制片人说明自己当时的融资情况,为日后资金到位埋下了隐患——“麒麟影业并不是投资,只是为影片融资,在这个过程中他找到无锡华莱坞影视基地,向对方承诺会将《日月人鱼》落地在无锡的华莱坞影视基地拍摄。但实际上,这部影片从来就没有在中国拍摄的计划,只计划在法国拍摄11个工作日,在澳洲拍摄28个工作日,庞洪从头到尾都非常清楚。”韩薇说

同年9月,比尔和韩薇在洛杉矶见到了庞洪背后的投资人——茅迪影业创始人,老刘总。据庞洪介绍:这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依靠经营传统行业坐拥百亿资产,想在江苏建立一个影视文化王国。双方在洛杉矶签订合同,合同约定2013年10月8号投资资金应到位。

到了约定时间,茅迪影业出了事故,承诺的资金无法按时到位。比尔以为投资又泡汤了,有些心灰意冷,几乎放弃项目,所有主创再次因为投资不到位需要协调档期也开始有些不耐烦,皮尔斯布鲁斯南也曾经想过退出项目。

韩薇继续跟恒大影业接洽,2014年年初,对方告知资金到位,同意继续投资。这时候,庞洪再次现身,这次他把盈峰资本带到了几位制片人面前。后来得知,这几个投资方,都是经过无锡华莱坞影视基地接洽的。

经协商,恒大最终保留300万美金的投资份额。其余2000万美金由盈峰资本出资,制片人通过预售抵押,澳洲政府支持融资1750万美金。

所谓制片人融资,是比尔和韩薇以制片人的信誉做抵押与澳洲及法国政府协调,在开拍前获得澳洲与法国政府的退税支持,再加上部分国际预售,以版权预售合同做抵押借出贷款。这些手续牵扯各类信誉调查,,十分复杂,没有经验和信誉的制片人无法组合这种国际投资结构,绝非被某些媒体解读的 “空手套”。那时的麒麟影业也是第一次从几位制片人那里学会了国际电影融资模式,并在国内四处宣扬新模式。

2014年3月,庞洪带盈峰资本将首期制作基金600万打进项目账户, 比尔预先抵达法国建组。开机在即,盈峰资本的后续投资却又迟迟没了动静。

作为引资方的庞洪此时并没有急于协调后续资金,而是在那时提出自己要拿与本片总制片人比尔90%的制片费和的利润分成,并要求作为他个人的“制片人收益和署名”单独签署合同。同时,替他处理英文事务的史雷永和庞洪妻子也提出索要41万美金作为自己的劳务报酬。按照以上的要求,仅仅庞洪个人佣金和收益一下就要占用过百万美金的制片预算,短期内很难调剂。一方面影片要如期开机,几百人的团队已经在法国建组,每个工人都有工会保护,失信于人,制片人将无法在业内生存。另一方面,影片需要完片担保,必须全资到位,还要有复杂的法律程序需要完善,否则根本无法支付任何费用。韩薇和比尔虽然明知这些要求非常不合理,但为了影片能够顺利开拍,也不得不做出让步。整个团队又重新调整预算、重新调整贷款及完片担保等合同。制片团队也为此72个小时没有合眼,比尔苍老了很多。事后,他回顾一路走来的辛劳,还给韩薇以及律师们写了一封邮件表示感谢。


在签署制片人合约的同时,庞洪还做出承诺,承诺自己有能力将影片申请为合拍片,享受国产片待遇,无偿地引进中国。并提出这是其作为中方制片人对影片的贡献,这一点也成了双方之后争议的一个主要导火索。

按照麒麟现在的说法,自己在项目上不仅没有投入任何费用,没有做制片工作,反而拿走了百万美金,才真正是自己口中的“买办”。

 

久未上映:合拍片无望  遗憾错失派拉蒙

影片终于开拍,比尔和韩薇等其他制片人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全程都在跟组,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光是时差,就让在项目上工作的所有人吃尽了苦头:“没办法睡觉,因为团队横跨四个时区,(作为制片人)总有人要找你解决各类问题,我还帮助过庞洪解决各类需求,他带领导和投资人来片场,带公关和媒体人来片场,我们需要两边配合协调。”韩薇说。法国的事情结束了,澳洲的同事又起床了。就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影片按时完成拍摄39个工作日,顺利进入后期。

为了把钱都用到影片上,比尔提出,所有制片人的工资都要放到拍戏上,等影片上映后,大家再从票房里回收自己的工资,这种方式也是好莱坞惯用的激励制片人的方式。比尔之所以提出这种建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影片有限的预算无法满足庞洪等人突然提出的制片费要求。因此,在这个项目上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年的制片人几乎都没有任何收益。韩薇回忆称:“我为这个项目工作三年,大概只拿到了几万美金,(剩下的)大部分工资还需要等影片上映,但我想通了,这都是学习的过程,是行业经验的积累过程,是我事业上的血泪史,但最终只要影片好,一切都能释怀。可如今得知影片被某些不专业充专业,不尊重专业,践踏专业的人改的一塌糊涂,以至于连比尔一个总制片人都提出把自己的署名拿掉,这是何等的悲痛,只有经历过这个过程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而这些经历也是我最终下决心搬到上海建立团队,自己创业的原动力。”

“我们的制片过程制片人并没有因为没有工资就对工作有所懈怠。尽管大家都很辛苦,整个过程却很顺利,演员们也非常敬业。所以接下来还是由比尔做总制片人的《血战钢锯岭》几乎延用了同一班制作人马,都是一线创意人才,才创作了一部伟大的作品。”韩薇补充到。

经过十几个月打磨,2015年2月底,《日月人鱼》全片完成。

韩薇和比尔拿着精剪的影片找到了派拉蒙,对方十分看好这部影片,立刻答应调出复活节的档期上映,甚至针对影片的上映做了宣传。“第一版预告片就是派拉蒙推广的。”韩薇告诉记者。

谁知此事却遭到了庞洪的反对,他以申请合拍、申请进口指标为名,多次要求国外延期上映,等待中国上映时间的明朗化 。当时,长期在海外生活的韩薇和比尔并不了解申请合拍许可一定要在开拍前进行,已经开拍的片子是不可能再申请合拍许可证的。而且,当下申请进口指标也绝不是在朝夕间能够完成的。

这样一来,电影在当年复活节档期与观众见面已是无望,就此错过了派拉蒙的发行,这其实才是影片久久未能上映的主要原因。一旦错过发行日期,派拉蒙将不再对影片进行任何投入,之前约定好的宣发基金也转向其他项目。

庞洪史雷永这时又出来承诺称,只要海外市场可以等,麒麟愿意出资垫付北美市场的宣发费。但有一个条件——想要申请指标,必须先和他签署《日月人鱼》在中国的发行合同。比尔为了让影片尽快在北美上映,只好将中国的发行权无偿给了麒麟影业,并约定麒麟影业有权追加6000万人民币的宣发费用从票房回收, 还要求比尔说服韩薇不要参与影片在中国的宣发工作,也不能对外多说项目情况,比尔明知这是麒麟影业的贪得无厌,只能劝韩薇多为影片全球上映着想,韩薇就此淡出项目管理。

可所谓6000万宣发费,市面上几乎听不到任何关于《日月人鱼》的消息。“这些条款写在合同里面,说垫付北美宣发的前提是中国区域宣发费用6000万元,影片回款后要求先收回宣发费,再支付代理费等其它费用。”但究竟追加的这6000万宣发费具体用在了哪里?至今也是一个未解之谜。

熙颐无奈淡出 麒麟继续“融资”

之后,庞洪又以出资垫付北美宣发费为由,多次交换其他条件,其中包括韩薇作为一个“中国脸”,不要参与这样一个“国际电影”的宣发等理由,要求熙颐影业不要在参与影片在中国地区的宣发统筹。

比尔劝慰韩薇:制片人都要为影片受些委屈,影片能在国际市场成功上映,一旦成功,扬眉吐气之时这些委屈就都不算什么了。为了影片能够顺利上映,韩薇选择退出影片后续的宣发管理工作。因此,2015年上海电影节,《日月人鱼》剧组主创悉数缺席影节红毯,奥斯卡影帝威廉.赫特干脆陪着制片人韩薇在上海玩了一周,也没有出席《日月人鱼》的宣传活动。演员在拍片过程中与制片人建立了友谊,外国演员始终不理解,为什么麒麟影业作为中国宣发方,不让影片制片人参与影片宣传?

在庞洪声称能够给影片申请合拍的过程中,剧组专门制作了一个演示视频,告诉大家范冰冰饰演的美人鱼是用了何种表情捕捉技术,是什么样的CG形象。而且好莱坞标准制片流程,美工,概念设计样样齐全。

 这个后面被抹黑成‘女巫’的角色出自好莱坞著名概念设计师,效力工业光魔多年,他为多部好莱坞电影完成了CG概念设计。整个CG人物虽然是海底生物的形象,但表情动作皆由范冰冰演绎而成。

然而,庞洪的团队却在影片成片后突然提出,要范冰冰的脸,否则就失去了中国区票房号召力。这也是两支团队的主要分歧所在,比尔认为,冰冰有一种神秘的东方美,因此以冰冰的脸为基础,做一个CG角色,面向全球市场是极其有优势的。而庞洪的团队却认为,冰冰的参演是一个噱头,在国内的版本上,一定要让观众看到性感美貌的人鱼,至于角色形象是否在剧作中合理,他们似乎不在乎。

据韩薇介绍,影片制作完成后,他们都对影片进行了测评,《钢锯岭》评测获得有史以来最高分93分,而比尔和韩薇交付给麒麟的《日月人鱼》也同样获得了86分的高分。但这部原本制作精良的影片如今却被剪辑的面目全非,影片总制片人比尔选择退出,要求不在影片中署名,“主创给我写邮件说片子质量太差了,剪得乱七八糟,把美人鱼变成另一种形象,不符合海底生物的剧情,而在好莱坞所有拍电影的理论基础就是要现实主义。熙颐影业至今还保留着之前的精简版本。“

在创意分歧的背后,麒麟的融资动作也一直在配合着他们的需求。麒麟影业以宣发、制作《日月人鱼》为由多次在中国市场进行融资,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总金额已经超过4亿人民币,远高于影片的制作成本。现如今回想,麒麟影业真是因为在全片完成之后开始觉得范冰冰的人鱼形象像“女巫”还是有其他原因实在不为人知。因为从头到尾所有参与者都知道人鱼就是用CG形象来表现该海底生物的魔幻效果,从没提出过用范冰冰真人形象。

让人吃惊的是,到目前为止,庞洪仍然在拿这部影片进行融资,不久前爆出的快鹿追债风波中,《日月人鱼》也赫然在列。

《龙之诞生》:《日月人鱼》“剧情”再次重演

另一部影片《龙之诞生》原本是Bill Block所在的QED公司,熙颐影业和麒麟影业共同投资的影片。在最近的媒体报道中,麒麟影业将QED描述成一家根本不存在的骗子公司、李鬼公司。但只需稍作查询便可以发现,QED公司不仅存在,而且还非常知名,著名影片《破坏者》和《狂怒》都是这家公司投资拍摄的。

而被庞洪用来作文章的是QED picture公司,是隶属于总公司QED holding之下的主营影视业务的公司。由于该公司股东受到了美国FBI调查,因此CEO Bill Block提出离职,激怒了其股东,他们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了排查,抓住CEO的不严谨操作无限放大,试图给这个所谓的“叛徒”造成一些麻烦。如今事情已经平息,BillBlock依旧活跃在好莱坞。并操盘着一家更大的影视基金公司,而且这个项目并不受内部纷争的影响,熙颐影业是与QED总公司签约,手续全部合法合规,公司也完全合法,项目在操作层面上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备案的UCC-1(UCC: 《美国统一商法典》UniformCommercial Code)也是和合法持有版权的QED签署的。

在熙颐与麒麟试图合作这个项目的时候,正是《日月人鱼》分歧越演越烈的过程,熙颐已经不敢再相信麒麟,所以当《龙之诞生》的合作摆在面前的时候,熙颐没有选择麒麟提出的:只做制片公司,分干股的合作模式。始终坚持要自己公司投资“股权份额”,宣发上也要公正透明,双方协作完成。

 

于是,这才有了庞洪曾经提到的一体化合约,合约中规定,熙颐和麒麟作为共同体,一致对外谈判,所有利益和权利五五分,这就意味着,熙颐要拿100万美金的制片费,麒麟同样也能拿到100万制片费。

此外,在最近的媒体报道中,麒麟方面却将《龙之诞生》时的合作称为因为庞洪不懂英文,是被逼着签的合同。事实上,麒麟早先参与《日月人鱼》的筹资工作时,就与熙颐签订了十分细致的英文合作合同,各方职责明确,利益共享。据熙颐介绍,每次合作都是用英文签署合同,庞洪的团队也有专职的双语人才负责审阅合同,史雷永也是专门处理英文业务的,‘不懂英文被逼签合同’实属空穴来风,以不懂英文被人逼着签署合同这样的借口推卸责任,不禁让其背后信任他的投资人哭笑不得。

采访过程中,熙颐影业也出示了这份关键性的合同,让真相大白天下。合同约定,熙颐作为制片公司,负责对外谈判、融资、敲定主要演员等工作。麒麟则负责影片融资和立项审查等在中国地区的工作。工作了9个月之后,熙颐已经确定了大部分演员,其中不乏海内外一线大咖。没想到,麒麟这时候又开始利用种种手段逼熙颐退出。

片子组盘到那个地步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很有信心,给到任何一个投资人相信他们都会抢着投资,因为我们有五六个国内外一线明星,一个很用心的导演,一个好故事,一个经过努力操盘组合的这么漂亮的影片雏形,我们不会随意放弃参与权的。韩薇说。

但庞洪不断拿QED picture公司没有版权说事,甚至有人不惜以身试法,冒充影片外方制片人Michael London的名字给庞洪写信,说不希望跟韩薇工作希望熙颐退出等等,措词用的是中国式英语。事后向其本人求证,Michael回复的邮件很明确地说:庞洪所说的都是不实的信息。

同时,麒麟屡次强调把熙颐在洛杉矶告了并胜诉了,奇怪的是,案件不仅没有被正式受理,麒麟还主动向熙颐提出和解,要求继续合拍,被果断拒绝。这件事在某些自媒体的报道中被描述为“麒麟胜诉”,其根据是韩薇放弃了署名权和UCC-1中规定的权利。报道中提到的“QED退回的100万美金”一事,熙颐根本毫不知情。

,韩薇放弃权利是分两步的。在第一份和解文件中,韩薇只释放了UCC-1中规定的拍摄权,保留了其他权益。在影片拍摄结束后的第二份和解书上又放弃了署名权。可见,熙颐影业在权利保留和释放的过程中一直是占有主动地位。最终放弃署名权完全是因为影片的创作不能达到熙颐对作品的要求。

至此,与《日月人鱼》类似的桥段再次重演,《龙之诞生》更换主创、预算增加、偏离最初的影片原形,制片人失去信心,放弃署名权。韩薇对此只是简单回应:“所有原先我们谈好的主创主演都没参与,大部分演员相对年轻,制片成本却比原先高了很多,在经历了所有一切之后,实在不想再和这家公司有任何瓜葛。与《日月人鱼》一样,《龙之诞生》事后也在国内进行超额融资。

近日,,决定用法律手段对于一切恶意抹黑的行为和言论绳之以法,以维护熙颐影业以及公司负责人的名誉。,,别有用心或无动于衷地无视原告的权利,且恶意欺诈、打压、图谋不轨地伤害原告人。”要求“被告收回虚假言论,并公开道歉。”并给予原告,“与审判证据相一致的损害赔偿金。”

— END —


【第一制片人服务影视创业者】

2013年6月创立,微信内创建最早、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影视商业圈平台

关注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制片人

汇聚能够引领中国电影未来成长的商业力量

中国影视人学习、创作、 交流、宣传、交易的必要工具

传递影视人和商人们最新动向和信息

组织国内外各种培训、沙龙、论坛等行业分享

帮助影视人获得更多信息、资源并达成各种合作

我们在一起, 看看将来影视业是个什么样!


友情链接